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75歲傳人講述正陽樓創始人『闖關東』傳奇經歷
2008-03-26 06:52:16 來源:  作者:張雷 張旭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6日訊 看著電視劇《闖關東》,75歲的宋廣慶腦海中浮現的是爺爺當年闖關東的『畫面』。這位『正陽樓』的傳人向記者描述時,仍是一口濃重的山東口音———『這劇就像演我家的事兒似的,當年爺爺就和朱開山一樣,把我奶奶和孩子扔在了山東老家,自己「闖關東」去了……

  『我爺爺當年留了個心眼兒,沒直接去關東,先去了北京……』

  先闖京城與王孝庭八拜結交

  宋廣慶的爺爺叫宋文治,字換臣,1874年生在山東省掖縣苗家鎮鐔家村的一家普通農戶。說起鐔家村,這不過是齊魯大地上千千萬萬個普通村落中的一個。鐔家村多數人家以磨豆腐、賣豆腐為生,宋文治家自然也不例外。

  鐔家村坐落在丘陵上,地薄土瘦,而且還趕上那些年鬧災荒,不是大旱就是大澇,辛苦忙活一年,收成還不夠自家糊口,就更別提磨豆腐了。眼看著年景漸落沒個盼頭兒,宋文治心裡憋屈得慌,他看到許多年輕小伙子都到關外去了,一咬牙,狠著心扔下妻兒也『闖關東』去了。

  當年『闖關東』的人,絕大多數是十七八歲的年輕小伙子。而宋文治則不同,20多歲的他此時已娶妻生子,還讀了幾年私塾。仔細權衡後,他留了個『心眼兒』,並沒有冒失地直奔舉目無親的關東,而是先去了北京。

  在北京,宋文治讀過的幾年書終於派上了用場,他在一家醬肉鋪當上了記賬先生。在這裡他又結識了一位做學徒的掖縣老鄉,這個人就是哈爾濱正陽樓的另一位重量級人物———王孝庭,字秉先。兩人八拜結交成為兄弟。

  宋廣慶回憶,小宋文治四歲的王孝庭一直管宋文治叫『二哥』。『我爺爺讀過幾年書,寫得一手好字,還當過賬臺先生。二爺(王孝庭)有一手做熟食的手藝。倆人一拍即合……』

  同闖關東,山東漢子創正陽樓

  再說說王孝庭,1878年他出生於山東省掖縣西由鎮一個農民家庭,自幼隨家人種地,因家境貧寒,由大哥介紹,到了北京一家醬肉鋪做學徒。

  宋廣慶記得爺爺說,王孝庭在北京先是被派乾零活。每天去四裡外的市場挑運豬肉,去冰窖往回挑冰,去豆腐房挑豆漿,摘肘子,刮肉皮,架火,煮肉……起早貪黑,又髒又累。王孝庭少言寡語,朴實憨厚,活計乾得很出色,掌櫃和師傅都很滿意,第二年就讓他到案子上乾活。他處處留心觀察,刻苦鑽研,虛心請教,很快掌握了肉制品的全套加工技術。

  1906年左右,攢夠了本錢和經驗的宋文治只身來到哈爾濱『闖關東』,他在道外區北三道街拐角處的一個小平房裡開起了個生肉鋪。

  1909年,在北京一家肘子鋪吃勞金(打工)的王孝庭由於工資低,攢不下錢,也決心闖『關東』,碰碰運氣,便來到哈爾濱投奔宋文治,在肉鋪當起了伙計。二人發現,在哈爾濱還沒有做熟食品的店鋪,賣生肉不如做熟的賺錢,兩個人還能各自發揮長處。於是,在宣統二年(1910年)農歷三月十五開起了醬肉鋪,由於工藝是效仿北京熟食做法,便取名『京都正陽樓』。

  宋廣慶告訴記者,三月十五正好是宋文治的生日,以後每年的這一天也就成了店慶日。

  宋廣慶說,當時店裡除了宋文治、『二爺』王孝庭兩個股東外,還有個叫尹環的大家都喊他『三爺』,他是宋文治的內弟,也是從山東老家投奔來的。

  從此,『京都正陽樓』就將這三個來自山東的漢子緊緊連在了一起。

  『爺爺、二爺和三爺,那麼多年壓根兒就沒紅過臉……』

  情同手足百年老店沈浮幾代人

  據宋廣慶介紹,當年三個人各司其職,分工明確:王孝庭主要負責制作,尹環負責采購,而宋文治則在櫃臺負責售貨、記賬。有顧客來店裡買東西時,宋文治寫好單子,在前臺一搖鈴鐺,小伙計便從後堂出來將單子傳給王孝庭……

  『牙齒和舌頭還有打仗的時候呢!更別說生意場了』,記者想了解三個人之間有沒有過紅臉的時候?宋廣慶老人有些急了,拍著胸脯子跟記者保證,我爺爺、『二爺』、『三爺』仨人情同手足,三兄弟那麼多年壓根兒就沒有紅過臉。

  宋廣慶頗為自豪地說,正陽樓在哈爾濱打出了京味的招牌,在當時也算得上是高檔食品,成了哈爾濱的流行。許多達官顯貴、商賈名紳都慕名而來,成了正陽樓的常客。為滿足需求,店面營業時間也很長,從早上7點一直要忙活到晚上11點左右,直到道外的評劇院散戲後纔落幌。

  據宋廣慶介紹,1941年前是京都正陽樓的鼎盛期,但隨著日偽統治的打壓、爺爺的辭世,正陽樓被迫停業。

  1937年,山東老家發大水,再加上眼疾造成的半失明,宋文治回到山東掖縣,哈爾濱正陽樓交給了王孝庭和尹環打理。上世紀40年代,日偽統治下的哈爾濱經濟限制加劇,『經濟犯』的帽子滿天飛,市場物價猛漲,正陽樓還得按限定價格售貨,無利可圖,無法支橕經營,於1943年停業。為了維持生活,他們不得不在後院偷著加工少量的肉制品,按黑市價格賣給老主顧,就這樣又堅持了一年多。1944年,警察發現了他們的『非法』加工,王孝庭背著經濟犯的罪名進了監獄,後來經多方托人求情,纔以罰款了結此案。至此,正陽樓徹底停業。這期間,在山東老家的宋文治也因病過世了。兄弟三人合力創建、苦心經營的正陽樓陷入了低谷。

  1949年,哈爾濱解放後,宋文治的兒子宋嵩雲帶著16歲的宋廣慶,從山東回到哈爾濱,找到了王孝庭並重開正陽樓。1953,年正陽樓改為以宋嵩雲為經理、王孝庭為副經理、八人股東制的正陽樓合記。

  1956年正陽樓實行公私合營,宋嵩雲任私方經理。王孝庭、宋嵩雲先後病故。王孝庭的子嗣雖都在哈上班,但已與肉制品行業無關。

  現在,75歲的宋廣慶成了正陽樓的唯一傳人,經營著一家名為『哈爾濱傳人太陽島食品』的肉制品廠,而百年正陽樓也已經與宋家沒了瓜葛,但宋廣慶老人卻始終記得爺爺留下的祖訓:我做我吃,嚴守祖訓,工藝雖繁,不得簡便,代代相傳……

責任編輯: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