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6日訊 於月仙 不會抱住一只飯碗不撒手
《鄉村愛情》兩部戲,不僅讓『謝大腳』的形象深入人心,更讓她的扮演者於月仙從無名到有名。對於這一點,中戲科班出身的於月仙說:『作為一個演員,能有這樣的成績,覺得很開心、也很幸福。』
於月仙生在赤峰,工作在天津人藝,生活在北京。另外,她有一個特殊身份——趙本山的小姨子。很多人認為,有了這層關系,於月仙想不紅都難。對此,於月仙自己說:『《鄉村愛情》拍攝之前,我沒沾過姐夫什麼光,都是自己靠本事一點點在演藝圈打拼的。』自1992年考取中央戲劇學院後,她先後出演了電影《男婚女嫁》、《小村無故事》,電視劇《策馬嘯西風》、《誰為我心動》等。
2004年,趙本山讓於月仙在《馬大帥2》中扮演了一位戲份很少的啞女。於月仙說:『當時姐夫沒有給我多少機會,因為他不了解我的表演。我覺得他要認為我沒本事,我決不求他帶我玩。我自尊心挺重的,要靠自己的能力吃飯。』《馬大帥2》拍完後,趙本山對於月仙刮目相看,隨即讓她在《鄉村愛情》中飾演了個性很強的東北媒婆謝大腳。這部戲播出後,『謝大腳』迅速成名。在觀眾眼裡,她潑辣得可愛,是三個男人瘋搶的對象;在導演趙本山眼裡,她是難得的好演員和可塑之材;與她演對手戲的王小寶(長貴)說,我倆在一起演對手戲,保證有彩兒,因為於月仙功底紮實,可以帶我入戲,我們配合得很默契。
對於自己的迅速成名,於月仙認真地說:『雖然得到了成績,但我不能就此沾沾自喜、裹足不前了,以後我還會繼續努力,爭取演更多不同的角色來回報觀眾。作為一個專業演員,我不能抱住一只飯碗不撒手。』
王小利觀眾認可我就有自信
磕磕巴巴、小小氣氣、喜歡貪小利往往吃大虧。《鄉村愛情2》裡,小人物劉能倒成了觀眾最喜歡、也最出彩的角色之一。甚至有人評價說,演員王小利的表演可以與當年范偉飾演的『藥匣子』相媲美。聽到這樣的褒獎,王小利趕緊對記者強調:『和范老師相比,我差老遠了。』
在《鄉村愛情》兩部戲裡,劉能小肚雞腸、斤斤計較而難纏,但生活中的王小利卻是一個非常平易近人、實實在在的人。他說:『成名之後,我確實得到了觀眾更多的關注,但我還是我,都一樣!演出、唱二人轉,每天的生活還是白天琢磨戲,晚上琢磨演出,和以前一模一樣,一點變化沒有。只能說是由於這兩部戲大家都關注,所以很多觀眾對我熟悉了,對我的認可也較以前強了。』
影視劇和二人轉演出形式大不相同,演完影視劇再演二人轉會不會有什麼不適應呢?王小利說:『二人轉我們天天在演,不會不適應,而且拍完戲對我們的二人轉演出也有老大幫助了。比如現在一上臺,觀眾就有碰頭好兒,直喝彩!有了碰頭好兒,再演什麼就非常好演。當很多觀眾都認識你、認可你時,你也就有自信了。這是最大的幫助,總之帶來的很多很多都是好處。』
王小利表示:『二人轉以後我還要演,因為我的職業就是搞二人轉的。十七八年的二人轉舞臺演出給我積攢下來很多經驗,觀察觀眾的接受能力或者觀眾適應能力的本領,都是我們在每天演出的過程中學習來的,所以說二人轉給我帶來的東西很多,我不會把它扔掉。況且我們單位『劉老根大舞臺』有很多劇場,我拍戲成名了,也要回報公司,為公司出點力。現在我們單位每年都會拍一部兩部戲,需要的時候,我們都要上去客串各種角色,還會在趙本山老師執導的影視劇中繼續表演。』
王小寶我會始終保持平常心
據說《鄉村愛情2》編劇張繼最喜歡的角色,一是謝大腳,二就是長貴。說起長貴的扮演者王小寶,喜歡趙氏喜劇的觀眾並不陌生,他從《劉老根》開始就跟著趙本山演電視劇,是趙本山的得意弟子。尤其是《鄉村愛情》兩部戲,讓過去名不見經傳的王小寶聲名鵲起。對此,王小寶感慨地說:『原來我在《劉老根》裡的戲份不多,通過《鄉村愛情》的熱播可能火了一把,觀眾捎帶也就注意到了我這個二人轉演員。我被很多觀眾認識了,往大了說,也被人賞識了,隨之而來的,作為演員的我心理負擔也就大了很多。最初走到趙老師身邊的時候,我的負擔是怎麼能當好趙老師的學生,現在負擔是怎麼能當好趙老師的一個出了名的學生。成了名,更要嚴於律己好好做人,比以前更認真、更謹慎地活。我要感謝老師對我的教育,他一直提倡先做人、後作藝,致力於弘揚綠色二人轉,對我們這些學生,他肯定是要求我們在德、藝兩方面都優秀,要品學兼優。我的老師對我們的要求特別嚴,可能大家都不一定能相信嚴到什麼程度。但是,人活在這世上,如果沒有人來管,沒有人讓你怕,沒有人可以讓你去尊敬,這更悲哀。
對於未來的發展方向,王小寶說:『還是會保持平常心。我既然走到了師傅身邊,就都聽師傅安排,讓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我本人多少有一點創作天賦,平時愛寫點東西,二人轉、小品等等,現在在團裡負責新劇目生產,是個副團長。二人轉我也還會繼續唱,但原來觀眾是看我作為一個二人轉演員的王小寶,現在又多了劇中人物大奎和長貴,如果上了臺把電視劇裡的這兩個形象破壞了,老百姓是不會接受的。我想有的觀眾可能就是看名人來了,那麼如果我突然一下子扮成別人,老百姓可能就說,這怎麼地了?所以說,從一個影視演員再過渡到二人轉演員,也是一個過程。
王小寶一再強調:『雖然有名了,但我必須把自己是名人的想法時刻藏在心裡,展現在觀眾面前的一點明星大腕的感受都不能有。我老師告訴我少說多唱、言多必失嘛!唱還是我們的強項,我也會一直遵循老師這個指導思想。現在師傅的事業已經做得很大了,可以說已經成為一個東北人的文化符號。這麼大的事業已經不是老師一個人所能承載的,因為這就像是一艘航母,他是舵手,我們是船員。對我本人來講,今生今世都不想離開這艘航母,因為只有在這,纔能經得起大風大浪,纔能走得更遠。』
劉流 把精力放在影視劇創作上
《鄉村愛情2》中,最忙的人要數家鄉明星劉流了,他在該劇中一身兼三職,既是該劇總發行人,又是執行制片人,還是演員,成功塑造了小人物『劉大腦袋』的形象。
劉流說:『從相聲明星到影視明星,沒有給我帶來什麼變化,兩者在表演上有關聯。相聲是喜劇的一種表演形式,在電視劇的表演中可以結合,但不是照搬,不然就失敗了。我以後不會轉行,只是會把主要精力放在影視劇的創作上。』關於《鄉村愛情》會不會拍第三部的問題,劉流表示,日前在北京開研討會,很多專家給《鄉村愛情2》把脈,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並且呼吁我們拍第三部,給了我們動力,其實我們原本沒有拍第三部的打算。
劉流介紹,趙本山決定拍《鄉2》時,本來沒有他的角色。當時劉流隨趙本山、編劇以及《鄉1》的演員去滿洲裡演出,劉流被當地百姓的熱情和對劇中演員的喜愛程度所感染。回程路上,他同趙本山商量:『能不能在《鄉2》中把我帶上,讓我演個小人物吧。』於是趙本山讓編劇張繼再加個人物,編劇直皺眉,人物都定好了,往哪兒加呀?還是趙本山了解劉流:『劉流是城市人,演農村人不像,把他設計成我的副手,一個高管就對了。』就這樣,一個踮腳的劉大腦袋形象出籠了。
現在看來,劉大腦袋出彩的地方還是讓大家印象深刻的,尤其是他那句『必須地』,表演十分傳神、搞笑,目前已成為社會流行語之一。說起這個『必須地』,劉流透露,那是葫蘆島人的口頭禪,而且尾音向上挑:『XX來啦,趕緊地,吃飯、卡拉OK一條龍,必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