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深入企業生產一線。周雲飛 蔣國紅 攝
東北網3月26日訊 『在科研人員的頭腦中尋找石油』,這幅大型宣傳標語出現在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辦公區的牆壁上,也鐫刻在了在此學習、工作、生活的大慶石油學院38名研究生的心坎上。
正是在這種濃厚的科研氛圍下,他們在讀期間就參與承擔4項部級科研項目、30餘項局級項目,為石油石化企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校企共建
首創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
為了提高高層次創新人纔的培養,更好地為研究生教育與生產實際相結合搭起產學研一體化平臺,我省在全國首創並啟動了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計劃。2004年,大慶石油學院率先開始基地的建設工作,當年,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大慶油田建設設計研究院、大慶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作為合作企業,分別成立黑龍江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以培養研究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核心,以企業中極具研究前景的大工程項目或技術創新為支橕,以培養具有研究生學歷的高層技能研發型人纔為重點,多學科相互交融。如今,該校基地已發展至7個。
大慶石油學院研究生部主任、博士生導師蔣明虎教授介紹,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是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一次創新。基地實行『兩段式、雙導師』培養模式,即課程學習在學校進行,論文培養在企業進行,結合企業科研項目完成畢業論文。每名研究生配備兩名導師,學校導師為主,企業導師為輔,雙導師各負其責,共同商定在基地研究生的論文選題後,學校導師根據研究生論文題目及培養人纔的需要,負責研究生培養計劃的制定、學術指導、論文審閱與組織論文答辯等工作;企業導師負責工作安排、現場學術指導、學位論文的初審等。與此相匹配的是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
各負其責雙導師培訓理論實踐雙豐收
企業與大學校園有著本質的不同,為了讓研究生盡快適應企業環境,大慶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由培訓中心對進入基地的研究生進行實習崗位前的教育培訓,加快角色轉換,使之對企業文化產生深刻認知。研究生進入基地後,接受實習單位、企業導師和培訓中心的三重管理。企業導師實行選聘制,對技術素質和業務能力都有過硬的要求。一位研究生告訴記者,他的導師是勘探開發研究院的副總師任延廣。任總對所帶的3名研究生,手把手地教每一個流程,指導觀察岩芯,嚴格要求,一絲不苟。『有一口井芯長300多米,任總陪我們邊看邊講,共走了20多天。他還非常注重理論水平的提高,要求我們每月翻譯一篇有關層序地層學的經典英語文章。』
在基地期間學校導師對學生就徹底放手了嗎?2006年進入基地的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研究生楊一鳴告訴記者,他每個月都要向學校導師交一份學習匯報,自己要和學校導師進行溝通,和企業導師溝通,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也在溝通,一旦遇到學習研究和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幾方面會及時發現,馬上解決。
參與科研108人進入創新基地學習
2004年進入基地的油氣田開發工程專業的張春龍,在企業導師、油田公司技術帶頭人杜慶龍老師的指導下,他首次提出了利用流動等單元方法研究厚油層層內剩餘油分布的新方法,在此基礎上,他還系統的總結了大慶油田河流相儲層剩餘油分布特點,這些成果為大慶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層剩餘油挖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記者了解到,在基地,企業為研究生積極創造條件,提供學習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機會。同學們不但接觸到最先進的儀器設備,而且經常有國內外著名的石油專家開辦講座,進行各種專業技術培訓,部分研究生還被所在實習單位選送參加外地專業技術培訓學習和野外地質考察,甚至由實習單位出全資派赴國際學術交流會議進行學習。研究生不但可以接觸到本專業最前沿的技術,而且充實和完善了自己的知識結構,進一步開闊了思路,實際技術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截止到2007年,大慶石油學院共有4批學生108人進入創新基地學習,涉及到6個二級院、14個專業的學生。其中兩屆畢業生共54人,留在創新基地所在企業的32人,佔畢業生數的59%。創新基地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得到企業認可,企業的科研氛圍受到學生的認同。
專家點評
省學位辦主任、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房文斌教授談到,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的設立,不但探索了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創新,而且也開創了產學研合作的新途徑。創新基地的建立,打破了傳統人纔培養模式中培養主體學校單一化格局,企業參與到研究生培養中來,為產學研的合作開創了新的途徑。以實際科研項目為載體,企業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得到研究生的人力和智力支持,推動企業科技進步,同時拓展企業吸納人纔渠道;學校利用企業優質教育資源,為研究生的創新培養創造有利條件,同時發揮高校服務社會功能。
新聞鏈接
目前,我省在校全日制研究生共有46109人,研究生教育規模列全國第九位。
為了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使研究生教育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圍繞我省主乾產業,大慶石油學院、哈爾濱理工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等院校與相關大企業共建立了27個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每年聯合培養研究生700餘名。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已成為培養創新型高層次人纔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