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6日訊 21日,證監會正式發布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這為下一步創業板的正式推出鋪開了道路。業內專家認為,創業板的最終推出將會更多側重創新型和有較好成長性的企業,在行業分布上會比較突出新經濟、互聯網服務等新型企業的比例,對主板資金分流影響有限。
據了解,該《征求意見稿》規定,創業板不設立最低盈利的規定,對公眾最低持股量的要求更高,還設定了主要股東的最低持股量及出售股份的限制。此外,創業板使用公告板作為交易途徑,不論公司在何地注冊成立,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獲准上市。《征求意見稿》對創業板上市公司設立了四道『門檻』,即兩年淨利潤不少於1000萬元、股本不少於3000萬元、主營業務突出、公司治理嚴格。
省證監局有關人士介紹,按照創業板建設工作的統一部署,我國正在加緊制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及配套規則,建立創業板發行審核機制和相應安排,爭取今年上半年推出創業板。據了解,目前我省創業板企業儲備不足,當前正爭取培育市場前景好、成長性高、符合上市標准的企業,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湘財證券黑龍江營業部分析師張海鵬認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的推出,對互聯網服務、生物制藥、電子等創新能力強的高科技中小企業未來融資是個利好消息,但對我省影響不大,其原因在於我省這種符合盈利條件,並能夠實現高速成長的優質尖端企業數目寥寥,如果要爭取成為創業板的擬上市企業,必須具備盈利條件。根據《征求意見稿》所列明的上市標准,走上創業板的企業必須滿足兩種標准中的一個:發行人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淨利潤累計不少於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或者發行人最近一年盈利,且淨利潤不少於500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於30%。
面對《征求意見稿》的推出,江海證券分析人員認為,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的遲遲推出,難定准確時間表,這對一些渴望到創業板融資的科技型企業來說是『畫餅充飢』,並且目前股市震蕩,股民擔心主板資金分流,這時推出《征求意見稿》,也不是時機,並且創業板擬定的門檻過高,擋住了一些企業融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