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7日訊 在哈醫大一院大橋分院,患者賈洪強日前只花了50元就做了一次上消化道鋇透檢查,而3個月前他在某三甲醫院做同一項目檢查卻花了165元。更令他滿意的是,為他出診的還是一位來自哈醫大一院的老專家。與賈洪強一樣,在哈醫大一院創辦大橋分院的兩年多裡,來自哈爾濱市各區的數萬名普通患者在這裡享受到真正的『實惠』。
『雖然在這兒出診的都是省內最有名專家,但我們收費只按社區醫院的標准執行。』該院院長劉洪文對『優惠』價格作出解釋。如今,這種『高質低價』的優惠模式已有了一個成功的開始———大橋分院成立僅兩年多,患者量和收入均比兩年前增加3倍以上。憑借商界常用的『連鎖店』形式,哈醫大一院對開發社區醫療領域所進行的探索,不僅讓百姓拍手叫好,更在業內引起不小的震動。
大專家橕起小醫院
作為省會城市,哈爾濱大醫院的患者量多得讓許多同行吃驚。哈醫大一院日門診量至少在4000至5000人次,哈醫大其他幾個附屬醫院及省醫院等幾家在哈三級甲等醫院門診量也不相上下。全市乃至全省的患者不計路程和花費,不惜時間,一定要擠到這些大醫院排隊看病,為的就是找經驗豐富的專家看病。在某種程度上,知名專家就是醫院的『金字招牌』,是社會的稀缺資源。然而,他們絕大部分被大醫院所壟斷,診費低、規模小的社區醫院幾乎不可能請到『知名專家』。
而大橋醫院卻能保證每天都有著名專家出診,來滿足群眾的需要。據劉洪文介紹,大橋醫院相比其他社區醫院所具備的巨大優勢在於它是哈醫大一院下屬單位,該院請來的9位哈醫大一院老專家中有8位碩士生導師、1位博士導師,全部擔任過哈醫大一院的科主任。『其實這些教授的名字就是廣告,很多患者是衝他們來的。』家住河圖街的段大娘說,既然專家是一樣的,當然要在家門口的醫院看病了。附近正陽河、河松、河柏、工程等十多個小區的居民,有個頭痛腦熱都到大橋醫院找專家,因為這裡不像大醫院那麼擁擠,且各項收費都便宜合理。
『為讓患者少花錢,我們不僅降低了診療費,還在處方中盡量使用同類產品中的低價藥物。』大橋分院在建院之初便確立了這種『薄利多銷』的辦院思想,並將其反復灌輸給醫院請來的老專家。在大橋分院專家的處方中,被很多大醫院棄用的便宜藥品經常出現:土霉素、青霉素、去痛片……同樣治病,錢省了很多。被百姓稱為『B超手』的孫甲東利用手的探查為患者省下許多檢查費;付世英教授應用傳統藥物,價格比市場上新藥便宜很多。
劉洪文說,大橋醫院之所以能請來最好的專家,敢將價格降到最低,都緣於其有哈醫大一院這個實力雄厚的『靠山』。大橋分院的專家、後勤、設備都由哈醫大一院提供。哈醫大一院不僅派一流專家來出診,遇到疑難病癥,大橋分院可以隨時派專車將病人轉運到哈醫大一院,或者請各科權威專家進行會診。隨著醫療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大醫院更新換代的醫療設備逐漸增加。作為全省最大的醫院之一,哈醫大一院更換下來的一些設備都比部分三級醫院現有的設備還要先進,而這些設備大橋分院可無償使用。
『看病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醫院少。』哈醫大一院院長周晉認為,正常的看病『流程』是,小病進社區,疑難病癥上大醫院。而現在的情況,患者無論大病小病都奔大醫院找名醫,使大醫院『人滿為患』。與此同時,社區醫院因資源有限,受醫生數量和素質局限,短時間內難以形成品牌效應而缺少患者。哈一大醫院設立大橋分院,將專家派到社區定期出診,並把醫院因為技術更新而淘汰的較好醫療設備無償配置到社區分院,從而提昇了社區醫院的『軟硬件』,讓附近居民不出社區就可找專家看病,同時享受較低的醫療價格,為破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進行了有益嘗試。
低收費不等於低收入
常到大橋分院看病的患者都有自己的一本賬:在大醫院掛專家號25元,在大橋分院免掛號費;三甲醫院普通胸部正位片的收費是85元,大橋分院為35元;三甲醫院上消化道鋇透165元,大橋分院為50元;三甲醫院肝功98元,大橋醫院為39.1元……在大橋分院,一個普通外科手術,患者花費僅為大醫院的一半左右。前不久,該院還主動自降靜點收費價1元,使該項服務價格與周圍社區醫院持平。
據了解,在哈爾濱市一些三級甲等醫院,藥費收入佔醫院總收入的一半以上。而大橋醫院的藥費收入僅佔醫院收入的20%,有時甚至更少。該院黨支部書記王傑告訴記者:『我們的收入主要來自診療費,而藥品價格則盡量與藥店持平。』
低收費不等於低收入。雖然每項服務價格低,使醫院對每個病人的收費減少了,但醫院患者越來越多。由於薄利多銷,醫院收入連年增長,2007年收入達到兩年前的3倍以上。
據調查,在哈爾濱市許多小型醫院因為資金有限,要解決醫院的日常開銷,更新添置設備,聘請專家很難做到兼顧,很難吸引到患者,使經營難以為繼。醫務人員素質低,同時藥價高,自然讓患者望而卻步;而患者稀少又進一步加大了醫院的單位經營成本,醫療費用就更難降下來。如此惡性循環,使哈爾濱市小型醫院在市場競爭中面臨生存的困境。哈醫大一院大橋分院一方面依靠大醫院的強力支持,一方面堅持薄利多銷的經營理念,從而衝破了社區醫院經營的困局,取得可持續發展的好局面。
大醫院進社區建『連鎖』漸成趨勢
幾乎與哈醫大一院同步,省醫院、哈醫大四院等大醫院近年也分別在社區開設『連鎖醫院』。其中,省醫院南崗分院分別與南崗區中醫院、動力區林機廠職工醫院等單位合作,建立了社區醫療合作網絡。利用大醫院、老專家的知名度,將一些原來不景氣的社區小醫院激活———近期與該院結盟的哈爾濱市幾家社區醫院,由於有省醫院老專家出診,門診量均比過去增加30%至60%。省醫院的老中醫趙子誠,在林機廠職工醫院出診後,每天早5時就有患者到職工醫院排隊看病,患者一個接一個,趙大夫連午飯都吃不上。現在,趙大夫在通鄉社區已形成了穩定的患者群。而林機廠等幾家社區醫院也因此重現生機。
哈醫大四院近日與松北區正式簽訂協議,合作建設松北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協議,一個以急診急救中心為主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在春節前夕正式接診,輻射周圍10公裡半徑的松北區居民。
『連鎖醫院』有望合理分配醫療資源
大橋醫院走『社區連鎖』的探索取得了成功,哈醫大一院負責人表示,希望政府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引導。
在今年的市人代會上,市人大代表、哈醫大一院院長周晉提出建議,應鼓勵大醫院利用自身優勢,以多種形式開辦社區醫院。他認為,大醫院具有醫療條件優越、醫療技術先進、醫療人纔集中的優勢,而現在的很多社區醫院雖得到政策扶持,卻因缺少專家、技術而門庭冷落。若將大醫院的人纔、技術優勢與社區醫院的政策優勢結合起來,由大醫院開辦社區醫院,可以有效利用現有醫療條件,使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由此解決城市居民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該建議一提出就引起多方重視。
市衛生局有關負責人為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為彌補政府投入不足,廣州、沈陽等城市積極推進大醫院領辦、創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幾家大醫院共創辦了數十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使該市社區衛生服務水平迅速提高。衛生部前不久也號召大醫院應建『惠民醫院』,方便群眾就醫。哈爾濱市目前正研究制定相關措施,鼓勵大型公立醫院利用醫療資源優勢輻射社區,使目前分配不盡合理的醫療資源能夠得到重新整合。
一個模式的破冰,給哈爾濱眾多大、小醫院提供了再發展思路:哈爾濱市目前有9家三級甲等醫院,而全市乃至全省醫療專家也多集中在這些醫院。如果這些醫院在政策引導下在社區開辦低收費『連鎖』醫院,讓其專家定期在社區出診,不僅是大醫院回饋社會的舉動,同時也將常見病患者留在了社區治療,解決自身面臨的常見病患者過多、浪費專家資源的問題,對行醫者和就醫者都將是好事。如果各大醫院的社區醫院能夠在政府的扶持下成功運營,其利潤對大醫院本身也將是不小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