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哈爾濱工業大學體育館內舉行了大型招聘會,來自省內外的300多家企業前來招賢納士,提供就業崗位數千個,黑龍江省高校萬餘名學生冒雨前來應聘。記者蘇強 攝
東北網3月27日訊近日,黑龍江省出臺了《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規則(試行)》,這意味著黑龍江省2008年的畢業生就業工作被正式列入日程。於黑龍江省即將畢業的186100名本專科畢業生來說,這個春天是充滿了煎熬的,因為他們要趁這個春天結束之前找到人生中的第一份全職工作。
當然,這一切似乎又充滿著無限的希冀,畢竟十幾年的寒窗苦讀即將換來大展拳腳的一刻。然而眾學子的求職路並不比考大學的獨木橋好走,現實與夢想之間遠隔千山萬水,而他們手中的一紙文憑太過單薄,似乎無力幫他們橕到夢想的彼岸。
工作經驗成為第一道坎
零起點就業,指的就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在毫無工作經驗的情況下,從零開始的就業。工作經驗問題,就成了大學生找工作的第一道坎。記者走訪了幾個大型招聘會,用人單位最常問的幾個問題就是,『學什麼專業的?』、『有過這方面的實際操作經驗嗎?』而那些沒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學生通常在這兩個問題過後就被刷掉了。
所以,大學生在讀書期間就已拼命地為自己積攢工作經驗了。哈爾濱商業大學的王悅在大學期間做過的兼職種類甚至比爸媽做過的工種還要多,她在服裝城賣過小飾品,在家電商場做過短期促銷、在證券公司當過客戶經理。她說,這些工作對她求職有很大的幫助,兼職的經歷讓她在面對用人單位時有話可說,有經驗可談。王悅說,做促銷賺的最少但收獲卻最大,尤其是那種短期促銷,每天都要面對各種情況、各樣顧客,非常鍛煉人。王悅現在的工作就是在招聘會上找到的,在一家教英文的學校接聽客服電話,每月900元,三個月試用期,轉正後公司給交五險一金。這三個月試用期可不好熬,王悅每天接電話接得嗓子直冒火。現在試用期已過,她被調到對外留學部,工作輕松了許多,並且還漲了工資,也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
得到這份工作後,王悅感觸頗深:『當初一些同學都嫌我這份工作賺的少又不夠體面,可現在他們開始羡慕我。我想給廣大奮斗在尋找工作第一線的同學們提個醒,盡管有很多工作起步的時候比較低又看似沒有保障,但是也不妨試試,保障是自己給的,沒有安全感是因為自身還存在很多問題。工作的這兩個月,我越發覺得自己知識太匱乏,因為我現在的工作會用到英語和國外的文化知識,這方面的欠缺讓我工作起來感到很吃力,所以我現在正在惡補英語和各類文化知識!』
哈爾濱理工大學的孫哲就是通過兼職找到了一份比較理想的工作。孫哲讀的是計算機專業,大三時就已開始幫人開發軟件、制作網站了。雖然他現在還沒畢業,但是他做兼職的公司已經定下來要他了。他現在每個月最少能賺1200元,多的時候還能超過2000。
兼職不僅讓大學生們賺來了就業經驗,也讓他們看到了創業的機會。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小優是用助學貸款讀書的,大學期間她一直在花店打工,既賺了錢又學了份手藝。她說如果畢業找不到工作,就回家開個花店還貸款。
但是,有時兼職是會耽誤上課的,因為用人單位的時間有時也很難與學生的閑暇時間相匹配的,所以幾乎每個去兼職的學生都有過逃課的經歷。即使完全利用課餘時間兼職,這也耗去了學生的許多學習的精力。兼職與學習,正在悄悄朝著魚與熊掌的關系演變。
要薪水先找客戶
現在,只有一樣工作最好找,就是業務員。現在,這份工作被用人單位加了一層華麗的包裝,招聘的時候不說招聘業務員,而是說招收銷售經理、客戶經理。哈爾濱師范大學呼蘭學院的小劉由於是專科生,找起工作來倍感困難。終有一日,他去一家廣告公司應聘客戶經理,初試獲得通過,他為此興奮了數日。然而,復試那天他發現一起初試的人悉數到場,頓感事有蹊蹺,待與用人單位詳細談完工作後徹底絕望。原來客戶經理實則為業務員,每月底薪300元,拉到廣告、贊助後提成,不包吃不包住。小劉說,這底薪比哈爾濱市的最低工資標准還低,要拉不到廣告,靠著底薪根本活不下去。
另有哈師大的小魯在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學校中謀得了招生負責人一職,甚為開心。此後,一打聽纔知,這就是一個為學校招攬生源的活兒,賺得不多,並且需要天南海北地跑。黑大的小孫告訴記者,她曾經看到一家小雜志社招人,學新聞專業的她忍不住去試了試,結果那裡也是在找人拉廣告。現在就是這樣,一般公司找人去面試,第一件事就是讓人找客戶。你不是需要薪水嗎,那你就得幫公司賺出你的薪水來。
『爸爸擇業時代』
過去靠政府分配工作,現在靠家裡分配工作,這似乎是一個趨勢。曾有報道說,當今是爸爸擇業時代,這話一點都不誇張。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凡找到工作的大學生,只要是工作比較穩定的、單位還算靠譜的、收入還算不錯的、聽著比較體面的,幾乎都是家裡幫的忙。
找工作的事情,現在是全家總動員。在黑龍江工程學院讀書的小李告訴記者,他大學還沒畢業,家裡人已經急得不得了。爸媽發動了所有認識的親戚朋友幫著想辦法,姨媽、舅舅、表姐、表哥一大幫人齊上陣,天天想著怎麼解決掉他這個『剩餘勞動力』。
專科生劉明就是同學眼中羡慕的對象,家裡幫他找了一份滿意的工作,名副其實的『鐵飯碗』,每月能開2000多元。他很坦白地告訴記者,沒有家裡人幫忙,他幾乎不可能坐在這樣的位子上。上班之前他心裡還有些忐忑不安,怕同事說他是走後門上來的,可是上班了纔發現原來找人進來的不只他一個,大家都心照不宣。他還有一個同學,學法律的,現在正在法院實習呢,工作家裡早給安排好了,估計最次也得是個事業單位。
吳曉天的工作也是爸爸托關系找的,但條件不是很好:工作第一年有工無險,一個月只開750元,工作量還非常大。可他實在不想畢業了還待在家裡朝媽媽要生活費,就堅持下去了。單位裡像他這樣的『臨時工』挺多,工作兩三年的同事每月交完三險就剩600多塊錢,跟單位裡有編的差太多了。想入編就得找人送禮,他去年報名考事業編,到現在還沒通知考試時間呢。小吳認為這份工作也不是長久之計,他賺的錢養活自己都成問題,更別說以後買房成家立業了。所以,他一直在做著繼續出去找工作的准備。
創業一樣也是荊棘滿途
在好工作尚且難尋的情況下,創業亦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對於學法律專業的王東來說就是如此,法律專業的學生都很難就業,據說黑龍江法律專業的畢業生東三省都消化不了。本來,王東的父母花了幾萬塊錢為他尋了一份挺穩定的工作。可是,用人單位那邊一直讓等消息,於是王東便去了親戚開的拍賣行裡幫忙。可是一晃兩年過去,工作的事情音信皆無,而親戚的拍賣行卻黃了攤。無奈之下,王東決意與同學創業,大家想開一間餐館,一切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當中。
或許,惟有真正當了老板的人纔知道創業的道路有多坎坷。黑龍江大學水利專科學生劉浩幫朋友做CD KEY銷售,朋友不給工錢,只留下一堆貨物給他。他被迫做了CDKEY的批發商,並且還開了一間相關的工作室。做了老板,事無巨細,員工要值夜班,他就要去服裝城批發被褥床單枕頭等等,買二手床給員工,還去商店買廚房用品,去哈達上菜買大米,他說他當這個老板真是累得都不想活了。再後來工作室正式步入正軌,第一個月他們賺了3萬,當時別提多高興了。可惜好景不長,第二個月他們的賬號因故被封停,資金鏈基本切斷了,電腦公司要賬,網通要賬,業主要賬,員工要工資,劉浩的第一次創業不得不在這種焦頭爛額的局面中草草了事。創業失敗的他正在補習英語,打算先去上海找份工作再說,或許不久的將來,他的創業故事還將繼續。
其實,生動的故事還有許多,每一個大學生找尋工作的過程都是一部精彩的人生短劇。在人纔由分配工作的年代步入自我求職的轉型期,就業難已成不爭的事實。但從招聘會上大學生們那些忙碌的身影中,記者感受到了一股不熄的熱情。或許求職路上偶有荊棘,但這股熱情會帶他們尋到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