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7日訊 或許,對於畢業生來說,除了學校給他們打出的畢業成績之外,他們最重視的就是用人單位的評價。在采訪中,用人單位也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議。
哈爾濱萬達國際影城副總經理荊蕊最近面試了十幾個大學生,她發現有好多大學生都是抱著出來鍛煉一下的想法來這裡求職的,大部分都不是為賺錢。但他們都很茫然,也很盲目。來我們這兒工作的大學生,學什麼專業的都有,有很多人的專業與我們公司的工作根本不沾邊。找工作時,他們似乎都沒考慮過要通過這份工作獲取什麼樣的工作經驗,這份工作經驗又可以幫助自己實現哪些新目標。來我們這兒應聘做全職工作的基本上都是畢業了一兩年都沒找到工作的大學生。這些大學生起初畢業時他們認為自己什麼都可以做,但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碰壁之後,他們從天上掉到了地上,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許多來面試的大學生缺少自我認識和自我了解,他們不知道如何在就業時揚長避短。她就碰到過這樣一個例子,這個男生是學化學的,性格很內向,長相也實在不太適合做服務行業。事實上這個男生就是不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他的性格和長相做服務行業就是劣勢,他的專業和性格更適於到生產型的小企業去找一份工作。
大學生由分配工作變為找工作,這種情形,不僅僅是學生不適應,老師也不適應,家長更不適應。荊蕊說,前幾天有一個員工與她聊天,那個員工正在大學裡讀經濟專業,專門來向她這個師姐諮詢一下考個什麼證能增加就業競爭力。現在的考證真是五花八門,有考物流的、有考會計師證的、還有考人力資源的。荊蕊說,如果這些證與專業無關,考來又有什麼用,只能是無端浪費精力和財力。現在家長在就業壓力面前也表現得有些無所適從,從小就讓孩子學這、學那,希望孩子有更多的技能,最後大人小孩都弄得身心疲憊,卻沒解決什麼實際問題。現在雖然許多學校都開設了職業規劃課程,但大學生們似乎收效不大,仍然找不准自己的目標。學校裡的老師所處的年代都是分配工作的年代,他們中有幾個是四處碰壁後纔求到現在這份差事的,所以讓他們講就業,也只能停留在書本上。
並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求職者擁有一定的經驗。荊蕊說,說實話,做我們這個服務行業不需要什麼經驗,但有時沒經驗又真的不行。我給剛來的大學生分配工作,常常發現他們對工作挑三撿四、拈輕怕重,而且沒有團隊合作意識和服務精神。但是當今的大學生也有他們的長處,他們非常善於展現自己的長處,也非常善於處理各類人際關系,很會為自己爭取機會。這一點,80後的大學生真是讓我們70後的人感到自嘆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