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8日訊 最近,隨著天氣轉暖,一些街邊燒烤、炸臭豆腐等小吃攤又活躍了起來。有關人士提醒市民:謹慎食用街邊小吃。
日前,記者在道裡區買賣街、透籠街和南崗區學府路服裝城等地發現,這些地方的街邊小吃攤特別多,多數都紮堆在人流集中的路口附近。有的攤位放在人行道上,而有的竟然擺在了機動車道邊。小吃攤的出現,讓本來就緩慢的人流、車流變得更加慢。記者注意到,這些小吃攤大多有個共同的特點,即方便搬動,一旦有城管人員來,可立即撤退,待城管人員離開,再回來繼續擺攤。小吃攤五花八門,烤肉串的、烤魷魚的、烤毛雞蛋的、炸臭豆腐的、賣煎餅?子的,幾乎應有盡有。在服裝城門前,一攤位的魷魚串直接裸露在外面,沒有苫蓋,顧客需要哪串直接『明檔』選擇。
市民楊先生說,他每次從小攤附近路過時,都能聞到濃烈的燒烤味,而小吃攤周圍的環境特別亂,滿地的竹扦子、油漬,殘留的食物隨處都是。
一位叫做朝陽的網友對此發表觀點說,每當他看到一些人圍著攤位吃的情景,都為這些人捏一把汗,雖然俗話說『不乾不淨吃了沒病』,但是『病從口入』的道理大家應該重視。所謂『有買纔有賣』,如果大家都不去吃,這樣的攤位就會逐漸消失。
記者查閱了一些媒體的報道,各地大都披露了有的小攤業主使用雙氧水、福爾馬林、亞硝酸鹽、地溝油等,食品鋁超標、細菌超標等現象很多,消費者食用不潔食品後,輕者腹瀉、嘔吐,重者食物中毒。
對此,市政協委員、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細菌檢驗科趙曉梅主任說,街邊小攤的食品暴露在外面,原料來源不清,衛生狀況令人擔懮,市民一旦食用不慎,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損害身體健康。她再三提醒市民謹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