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鶴崗邊防支隊創建"吉成愛民固邊模范村"側記
2008-03-28 11:07:02 來源:東北網  作者:邵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8日訊 題:黑龍江省鶴崗市邊防支隊創建『吉成愛民固邊模范村』側記

  東北網記者 邵奇

  『創新獎』引發『智慧風暴』 『不公平交易』深得民心

  『強經濟,脫貧困;便利民,措施真;派出所,自家人;齊建設,新農村……』這段精彩的『三字經』出自於吉成村『老學究』張成義之手。

  幾年前的吉成村,還是『家禽滿街跑、垃圾隨處倒、污水無處排、雨天四外冒』。為了改善這裡『髒、亂、差』的面貌,鶴崗邊防支隊在模范村創建過程中大力整治吉成村衛生環境,美化綠化村容村貌,先後多次號召官兵集思廣益,為吉成村的新農村建設出點子、想法子。2007年初,支隊所屬建設路邊防派出所黨支部還開展了『我為吉成發展獻一計』活動。警官單提哲組建吉成村綠色環保『拾荒隊』、女警官閆偉通過家鄉同學幫助村民張貴春試種了花生、責任區民警陳寶峰牽線搭橋為23名種植大戶聯系到了到外地市租地進行規模種植……近年來鶴崗公安邊防官兵共為吉成村各項建設獻計獻策140餘次,帶來間接經濟效益700餘萬元。

  為了幫助吉成村徹底『美』起來,建設路派出所官兵經常要另闢蹊徑,2007年7月,所長趙德華、教導員王雲傑和村委會談了一筆交易:為了解決所裡警車在村裡行使便捷的問題,由派出所出面協調解決資金,村裡出人配合搞好村內溝渠的修整。隨後,所領導多次到縣政府和有關部門匯報,爭取了改善村容村貌專項經費3萬多元,又號召官兵集資2500元,組織官兵先後四次來到吉成村,徹底解決了這個一直讓村領導頭痛雨季污水無處排放的大問題。村黨支部書記王建國發現善意的謊言後,感慨地說:『邊防支隊在援建吉成村的過程中,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調動了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沒有他們靈活機動的方式方法,村民們無法接受部隊官兵的無私幫助。』邊防官兵的誠意打動了所有村民,雙方開始攜手並進,共同建設美好的家園。


  『常酗酒』變成文藝『明星』 活動室各項『PK』不消停

  『一場臺球、一場戲、酒杯就是快樂器!』談起吉成村青年常小雷(化名)酗酒鬧事的歷史,再說到他進省城參加電視臺文藝大比賽的輝煌,很多人都說:『「常酗酒」那是以前的事情了!』

  以前,常小雷是吉成村每日三餐頓頓酗酒的主,酒後經常做些失德的事,被村民們視為村裡一道灰色的風景線。2007年初,建設路邊防派出所教導員王雲傑將常小雷列為幫扶對象進行幫扶。王教導員在一個偶然機會了解到他小時候有學過東北傳統二人轉特長後,掏錢送他去鶴崗市某藝術團學習兩個月。2007年7月,他作為全縣文藝骨乾參加了某電視臺舉辦的『咱村也有文藝人』的比武擂臺賽,一舉奪得亞軍的好成績。如今,他已經成為縣文化館的專職演職人員。

  2007年以來,鶴崗市邊防支隊為改變吉成村村民業餘文化生活單調的現狀,豐富模范村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鶴崗邊防支隊為吉成村投入了專項資金2000元,購買了鑼、鼓、嗩吶等樂器和圍棋、象棋、跳棋、軍棋、撲克等十餘種文化娛樂用品,創辦了愛民固邊模范村文化站。記者在吉成村委會日程表看到,從3月8日至5月1日期間,要在愛民固邊模范村文化站舉辦的各項文體活動有老年卡拉OK、農業常識競賽、綠色養殖骨乾選拔賽等18個比賽科目。駐村責任區民警陳寶峰介紹說:『通過我們逐步幫助完善吉成村的文體娛樂設施,廣大村民群眾已經自覺融入到各項健康向上的活動中來,群眾的精神生活得到基本滿足。』


  民宅被偷民警掏腰包 科技助威無賊

  說到當時的『亂』,現在走進吉成村的人是無法想象的。當時村裡有一些游手好閑的年輕後生糾集在一起,剛開始是對村裡的外來戶和途徑車輛、商販進行欺壓,後來演變成在村子內外欺行霸市,偷盜搶劫,成為當地人見人怕的『屯大爺』和治安穩定的頭號敵人。 2005年5月,一村民家中正辦結婚慶典,『屯大爺』李某趕到現場滋事,並說該村民迎親隊伍進村時沒放鞭炮壞了村裡的風氣,手持鐵鍬、木棒來送親的人員進行毆打,還揚言:誰辦紅白喜事要是不提前和他打招呼,就讓他『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因為受害人勢單力薄,懼怕這伙人打擊報復,只能忍氣吞聲。

  2006年初,該村村頭一戶村民緊鎖的大門不僅沒有起到防賊的作用,還被盜賊盜竊完家中貴重物品後,順手牽羊偷走。結合昔日『屯大爺』李某的所作所為,群眾對此異常憤怒,紛紛給派出所反映情況。建設路邊防派出所教導員王雲傑帶領民警陳寶峰進入該村進行調查。當他們對線索進行走訪調查時,『屯大爺』陳某在村民中散布謠言:『邊防派出所破不了這個案子,要想找回這個門還得社會人出面!』。由於他的搗亂,害得當事人不肯配合破案。面對這一情況,民警陳寶峰掏出450元現金,先行賠償了當事人的損失,給村民們吃了『定心丸』,再將陳某等人抓獲嚴懲,打響了吉成村『治亂』行動的第一槍。

  2007年4月,為了彌補『人防』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防范漏洞,鶴崗邊防支隊指導建設路邊防派出所協調鎮政府等部門共同出資15000元,在吉成村的四個主要路口安裝了4個攝像頭,全天二十四小時監控吉成村的道路交通、出入村車輛和人員情況,絲毫不給有違法犯罪企圖的人員有可乘之機。『電子眼』落戶吉成村至今,村內未發生一起可防性案件,此外,更讓村民想不到的是,『電子眼』還為村民的生活提供許多意想不到的方便,誰家走失了牲畜、誰家的自行車遺忘在某處,都可以在警務室的監控錄像中找到答案。打倒了『屯大爺』、安上了『電子眼』,村民從此不再擔心因下地乾活或外出辦事家裡發生盜竊案件了。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