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9日訊 哈爾濱市建委日前制定出臺《哈爾濱市市政工程質量通病防止措施》,『道路檢查井周邊沈陷破損』、『道路交叉口臃包』、『人行道路面磚不防滑』等3種市政工程通病被列為今年市政建設的根治項目。
據了解,針對道路翻漿和市政工程建設中發生的一些質量通病,日前市建委根據國家相關質量、技術規范,制定了這一防止措施,提出用四種技術手段解決這些問題。
———推廣使用機制砂解決道路『臃包』、『推移』問題。《措施》要求,今年起,城市主乾道瀝青?面層中必須采用機制砂。據介紹,全面推廣使用機制砂,可有效提高瀝青混合料的抗高溫變形能力、抗水毀能力、抗剪變形能力,延長路面使用壽命,有效減少或避免路面『臃包』、『推移』等現象。
———試點使用路面磚解決交叉路口『臃包』問題。據專家介紹,路面磚具備耐久性、抗滑性、抗應力變形和溫度變形等優點,今年哈爾濱市將在重點工程路段進行應用試點。日前,市建委已編制完成相關設計圖集和操作規程,為進一步推廣應用奠定基礎。
———提高井圈高度、寬度解決檢查井沈陷破損問題。《措施》中提出,將道路檢查井井圈高度、寬度由原來的11厘米、7厘米,提高到18厘米、15厘米,以抵抗車輪造成的豎向衝擊力和水平剪力,緩解檢查井周邊破損問題。
———采用砂制步道板解決不防滑問題。《措施》中提出,今年推廣使用具有滲水和防滑性能的環保型高品質步道板,要求步道板必須為砂制步道板。砂制步道板能使雨水順利滲入地下,並具有防滑性。
為確保市政道路施工按照《措施》要求執行,哈爾濱市在開展市政工程質量評選活動同時,還將對施工現場進行遠程視頻監控,對重點建設項目的重要工序和關鍵結構部位的施工情況實施全過程視頻監控,確保重點工程的安全生產和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