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31日訊 支教,並不少見。可是,一個學校將支教時間由短短數周變為全年,並且還制訂了支教的遠景規劃,那絕對是少之又少的事情。但是,綏化學院做到了,並且還成了東北三省第一所開展『頂崗式』實習支教的學校。
綏化學院2007年9月派出了88名學生到貧困中小學支教一學期,寒假期間這個學院又辦了免費培訓班為鄉村教師做免費培訓,今年2月末新學期剛開學,學院中又有252名在校師范生奔赴蘭西、慶安、望奎、明水、鐵力等8縣1區81所中小學支教。並且這種支教還將一直延續下去,記者在綏化學院還看到了一份《實習支教『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這個學校共計將派出1590名學生實習支教。
頂崗式實習令支教由『短期行為』變為『常規工作』
確定支教計劃之初,綏化學院專門做了一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論證報告》。綏化學院院長莊嚴告訴記者,學院的工作人員在調查中發現,鄉村中小學的教師數量雖相對飽和,但構成比例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有的學科教師偏多,有的學科又沒有教師。並且鄉村教師多半住在縣裡,每日通勤上課,學生的早自習、思想工作、課餘活動都很難開展。
開展『頂崗式』實習支教,不僅可以解決上述難題,還可以為學生創造實習的機會。但是,以往的實習和支教的時間都不足兩月,淺嘗輒止,解決不了問題。所以,學校果斷地將支教時間定為一學期,並且決定每一學期都派一批學生去支教。他說,我們要做就做能紮根的事情。
蘭西教育局副局長武會來說,綏化學院的這種『頂崗式』實習支教的做法解決了我們以往一直無法解決的大難題。蘭西縣教師隊伍老化的問題非常嚴重,50歲以上的老師佔教師總數的48.5%,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而這些50歲以上的老教師絕大部分都是民辦轉公辦的老師,沒有正規學歷,知識老化,對計算機和網絡知識知之甚少。我們想進新人,可是又沒有編制,也沒有經費來給新老師開工資。而綏化學院『頂崗式』支教的辦法恰好幫助我們巧妙地化解了這一難題。
蘭西縣奮斗一中校長呂剛向記者道出了他接收實習支教生的一系列『思想變化』:起初他是硬著頭皮接收這些大學生的,以為他們會像其他學校來的實習生一樣,在這兒呆個三五天就走了,起不了作用不說,還容易打亂學校原來的教學計劃。後來他得知大學生們的支教時間是一學期,並且是一批接一批來支教的時候,他又欣喜無比。他說,現在新來的這批大學生們將最難管的早自習抓得有聲有色,他非常放心把教學任務交給他們。
大學生新老師帶來新氣象
細雨濛濛的早上,記者來到了有8名大學生支教的蘭西縣奮斗一中。來支教的女生住的是辦公室改成的女教師宿捨,而男生就比較艱苦,就住在鍋爐房裡,屋子裡充滿著濃濃的粉塵味道。宿捨沒人,都在上課。盡管已到了春天,教室依然很涼,呼吸都能看到哈氣。實習支教生徐志偉告訴記者,這裡的學生基礎比較弱,本該小學掌握的生字和生詞,他們現在還不認識。以前他們很少進行測驗,以至於不少學生不會答卷子,寫作文就是一段寫到頭,英文句子的開頭也不知道要大寫。現在他和支教的同伴正在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幫助學生補課。
其實,徐志偉遇到的情況幾乎每個實習支教生都曾遇到過,但是大家用自己的汗水、心血讓鄉村孩子的學習狀況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變。實習支教生包海多所帶的班級不愛學習的淘氣包最多,但她卻讓班級的地理成績奪得了全縣第一;盧金良支教所在的班級第一次月考時平均分比其它班級低10分,在他不懈的努力下,這個班級在期中考試時平均分比其它班級高了10分……在蘭西縣長崗鄉第二中學支教的安莉說:『班裡學生由不會說英語到用英語做自我介紹、跟我用英語打招呼,變化特別明顯。而讓學生們由不愛說英語變為愛學英語的過程裡,我也贏得了孩子們的心!』
鄉村中小學裡的一些課程,在大學生實習支教的過程中開了先河。王學飛是綏化學院藝術系2005級美術專業的學生,在實習支教的活動中,他被派到了望奎縣廂白中學。這所學校一直沒有美術老師,美術課總是被其它課佔用。對於學生來說,美術課只是一個名稱。上了美術課的初一學生李哲說,王老師來了,我們不再畫苹果、香蕉了,開始畫正規的畫了,並且知道了什麼是明暗交界線、投影和高光。
實習支教生黃靜所在的慶安縣建民中學自建校以來就沒上過音樂課。當她在黑板上寫下『1、2、3、4、5、6、7』時,學生們只知道這是7個數字,不知道這些數字也可代表不同的音樂符。沒有設備,她就用自己的MP3為學生上音樂欣賞課。後來在她和其他支教生的積極籌備下,這所中學舉辦了建校以來的首場文藝匯演。
互無往來的學校結成互助對子
支教是一條紐帶,它讓原本互無往來的學校結成了幫扶對子。在支教的過程中,綏化學院為一些特別貧困的中小學添置了新『家當』。有的鄉村學校沒有玻璃,只能用塑料薄膜代替,冬季漏風、夏季又無法通風,綏化學院就購置了玻璃送去;有的學校,還在用油墨印卷子,綏化學院就為其添置了打印機;還有的學校,沒有樂器,無法上音樂課,綏化學院就買來電子琴送去……此外,更為值得一提的是,慶安縣發展中心校、豐田中學等多所學校在綏化學院的幫扶下建起了理化實驗室和語音室。
在蘭西縣平山二中,記者看到了綏化學院剛剛出資15萬元捐建的物理實驗室和化學實驗室,那些嶄新的儀器上面甚至還閃著淡淡的光。平山二中的老化學老師晏德有見了記者激動地說:『我講課講了快30年了,一直是在課堂上講實驗、在黑板上畫實驗,現在我們終於有了實驗室,可以「真刀真槍」做實驗了。因為有了這個實驗室,現在學生們對理化課的興趣也越來越濃了。
在蘭西奮斗一中支教的許艷傑至今還忘不了學生第一次上實驗課時的情景:『學生們做實驗時都輕拿輕放,非常小心。從他們的神情,我能看出,第一次用期盼已久的儀器做實驗,他們既覺得新奇,又感到興奮。實驗結束後,他們還沈浸在其中,談論著實驗的神奇和樂趣。』
除了送物、送設備,綏化學院還為鄉村學校的教師送去了免費培訓的機會。今年1月,180餘名鄉村教師到綏化學院接受了免費培訓。蘭西奮斗一中的歷史老師李萬豐在培訓中收獲頗豐,他說:『以前自己上課是一塊黑板兩根粉筆,沒有任何輔助設備。寒假他參加培訓時,學會了如何用多媒體制作課件。開學後,他用自己制作的課件給學生們講歷史,效果特別好,學生們都聽得非常專注。』
齊齊哈爾大學、大慶師專、哈爾濱師范大學等學校從綏化學院實習支教的做法中得到了啟示,紛紛加入到支教的行列中,相信明天,鄉村中小學必將能夠獲得更多的『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