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日訊 『王麻子』,大約是哈爾濱人最感親切的一名老中醫。用綽號做店名,本身就透著親切、幽默和自信。你知道嗎,『王麻子』不但是闖關東群體中救死扶傷、古道熱腸的典范,還是位將近150公斤的『大胖子』,他愛穿愛吃愛玩,差不多是闖關東人裡活得『最輕松』的……
『王麻子』本名叫王樹森,滿族人,祖上是正經八百的旗人,屬正黃旗。王樹森在青少年時期經歷了家族從興盛到衰落的過程,令他比其他孩子更加快速地成長起來。
1875年,王樹森出生那年,他家裡正風光。他的父親王照宇彼時在光緒政府的職務是宮廷裡的帶刀衛士。為了保衛皇上安全,他每天在宮中都要和同事們習武對打,刀劍沒長眼,難免傷筋動骨、跌打損傷。王照宇便常跑御醫房,一名御醫曾經幫他療傷,有時還把藥方告訴他——另有一說,王照宇的父親本人就是御醫。總之,習武之人王照宇對醫藥產生了興趣,他將宮廷秘方反復研究,竟然觸類旁通,自己搞出一服新配方。
王照宇很有經營頭腦,他一面任著公職,一面開起了自己的小買賣——『福慶堂』,因為『王大膏藥』療效奇佳,位於京城牛街的福慶堂迅速聲名赫赫起來。
天有不測風雲。清朝末年,因受宮廷紛爭的牽累,王家被排擠出京城,到河北玉田縣十裡坨守皇陵。此時王樹森已經十七八歲。在玉田的幾年裡,他體會到了家族從興盛到落魄的過程,王樹森迅速成熟了起來,他跟爹要求:『我要「闖關東」』。
八旗子弟原就是闖入關的,現在又要闖回來,實在是歷史開的大玩笑。不過正因為王樹森血液裡『回家』的基因,他這一闖,並不像許多人那樣悲愴,只是令他的胸懷更加寬廣起來。
王樹森一路挑著挑子,來到了呼蘭。他憑著制膏藥的手藝迅速在呼蘭站住了腳,不過此時,他也只是在街邊擺攤而已。很快的,一個讓他出名的機會來了。呼蘭蔣大戶的姨太太多年不生娃,請王樹森來診治,沒想到王大膏藥『一貼』,姨太太後來還真生了大胖小子。蔣大戶驚喜之下將女兒許配給了王樹森。
未到而立之年就家庭事業雙豐收,王樹森可謂當時的青年纔俊。他頗有些華佗之風,只是小時生天花,臉上留了淺白麻子,他的膏藥便被人叫做『王麻子膏藥』。上世紀20年代末,新開埠的哈爾濱已漸漸興旺起來。王樹森瞅准時機向大城市發展,來到了哈爾濱在傅家甸開張營業。
當時,生意大振,膏藥供不應求。王樹森親自精選原料,親自上秤配方,親自看火監制,而且公開在門前支鍋,當眾下料,嚴格堅持質量標准,恪守信譽,贏得了更加廣泛的聲望。
全盛時期,王麻子膏藥在東北各地都有分號,說是分號,其實不歸王樹森管理,只是在他家進藥。膏藥銷往全國各省份,日本、朝鮮、蒙古、蘇聯等國也紛紛來哈進藥。
1936年,王樹森領到了偽滿政府頒發的營業執照,大張旗鼓地乾起來,名頭更響亮了。
很快,河北老家的人聽說,王樹森『發了』。他們紛紛投奔王家來到哈爾濱。一時間,『真王麻子』、『假王麻子』、『真假王麻子』、『這纔是王麻子』等膏藥鋪林立,再加上王樹森的『真正老王麻子』,形成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聞名全國的『王麻子街』。
對於關裡老鄉借著自己名號開店的行為,王樹森非但沒有怪罪,反而很支持,只要有老鄉來找他想要開『分號』,他立刻『授權』。其實,別家賺了錢,不給王樹森一毛,可是他不計較,『有錢大家賺』。
王樹森不似人們印象中的老中醫——道骨仙風,他體重近150公斤,是個名副其實的『大胖子』;為人很時髦,算得上當時的時尚名流。他拜把子、結兄弟,一家有難,大家幫忙,是個熱誠人。
一次,王樹森坐洋車,硬把車壓翻了,嚇得車夫反復道歉,王樹森卻拍拍衣服站起來說:『沒事兒,不怪你,是我太重了。』自此,每逢『打車』,一塊錢車費他必定得給人家再加一塊。
王樹森不光治病救人,有來要飯的,他給完飯吃,還送人家點錢。直到現在,王家還保持著『不拉桌』的傳統。如今王家在道外五道街的老宅子,到了晚上燈火通明,飯菜碼一桌子,來的都是客。
當時的道外,集中了哈爾濱的名商、名醫、名唱……名流之間都有來往。『真正老王麻子』膏藥店走上正軌後,王樹森上午做買賣,下午就關了店門,聽戲去了,『錢夠賺就行』。
『闖關東』的人大多苦出身,講究的是艱苦朴素,可王樹森不,他穿緞子棉襖,上面都是大錢、福祿壽字,穿狐狸皮大衣,吃華梅西餐廳。這些『不會過』的表現,讓老伴一直喊他『敗家子』。但現在看來,王樹森委實是一位有著現代精神的前輩。
後記
王樹森一生古道熱腸,為人寬厚,艱苦的『闖關東』似乎沒有給他留下痛苦的印記。
在他孫兒女的敘述中,王樹森的人生是快樂而充實的。在全盛時期,他穿梭於老道外的各種『時尚派對』;在日偽統治的艱難歲月,他也隨機應變地化解了家族的一個又一個麻煩。
1948年,王樹森病逝,老王麻子膏藥正式傳到了他的次子王殿元手裡。如今,王殿元的六個子女中,有五位都在繼續著家族的醫藥事業。
『不能嫌貧愛富,窮人沒錢也給治;能治的病給人家治,治不了的別瞎治;藥裡頭不能摻假……』一個『德』字,道出了王樹森為人、為醫、為商的精神品位。在他時尚的外表下,跳動著一顆中國傳統觀念的心。王樹森的現代精神和傳統觀念一同流傳下來,讓『老王麻子』的傳人們至今銘記。
本文有關王樹森及『真正老王麻子膏藥』的資料由王麻子傳人、王樹森的孫子——王殿元骨傷醫院院長王燕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