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日訊 連日來,多名大學生到本報反映,她們想通過中介公司在假期或實習期進行兼職打工。令她們感到意外的是,她們當中所有的人都沒有通過『考核』,白白地為中介公司發了一天的宣傳卡。根據大學生們提供的線索,記者決定親歷大學生兼職過程,揭穿『坑人招聘』的騙人伎倆。
求職『輕松』應聘
3月28日上午8時30分,記者一行兩人來到位於南崗區通達街54號的『鑫鑫兼職公司』。該公司位於居民樓的一樓,不足10平方米的辦公室內只有兩張桌子,一男一女兩名工作人員,屋內坐滿了前來求職的青年人。女工作人員聽說記者是來應聘發卡員的,熱情地向記者介紹道:『發卡員的工作就是把我們公司的廣告卡發到各個大學。成為正式發卡員前,有兩個小時的試用期,試用時會有校園代理在暗處監督,根據你們的發卡表現打分,成績優異就可以正式上崗,上崗後日薪100元,車補10元。每人需要交10元錢押金(保證不扔卡),不予退還。』記者聽後表示認可,各交了10元錢的押金,領了1000張宣傳卡。在記者的一再要求下,工作人員寫了一張『收款條』。隨後,記者被指定到哈商業大學發卡。
從『鑫鑫兼職公司』出來,記者又來到附近的『一休教育中心』和位於西大直街的『宏圖電腦公司』、應聘發卡員,發現這二家公司的應聘『招數』基本一樣,應聘發卡員前要交10元錢押金,實習合格後正式上崗。位於西大直街上的『精英電腦維修公司』開出的待遇是:實習期為一天,交20元押金,發1500張卡,每張卡提成2分錢,發完卡可以提成30元,20元押金不退,但可以返還10元錢。實習期過關的標准是得有人持卡上門要求維修電腦,如果發出去的卡沒有效果,就不能算合格。
記者發現,這幾家公司的應聘『門坎』很低,無需出示證件,無需簽訂合同,只需交上一定金額的押金,便可以輕松進入『實習期』。
校園發卡辛苦忙碌
暗訪完四家求職公司,記者二人商量,為了真實、准確地挖掘出求職公司的真實面目,准備按『兩條路線』走:第一步到哈理工大學遠東學院,認真地完成『實習』工作,期望『一休兼職公司』能夠錄用記者;第二步就是不到『鑫鑫兼職公司』指派的哈商業大學內發卡,目的是為了證實是否如中介公司所說,記者的『實習』過程由校園代理全程『監督』。
當天9時30分許,記者來到了位於新陽路的哈理工大學遠東學院,記者花1元錢在該學校附近倉買了一瓶膠水,然後打電話告訴『一休兼職公司』的工作人員:記者准備貼海報,請校園代理監督工作。事情並沒有記者想象得順利,正當記者想往樓牆上貼海報時,學校內的一名工作人員前來制止記者,並告誡記者在學校內不能亂貼東西,如果有重要消息公布,必須征得學校有關部門的同意。幾經周折聯系,記者終於被允許在校園內找一處『公告欄』,在『公告欄』中貼了幾張海報後,記者開始兵分兩路向同學們發卡。當記者把500張卡全部發放完畢時,記者在校園內已經站了1個多小時,渾身感到陣陣寒意。
隨後,記者們回到了『一休兼職公司』,工作人員退還了記者10元錢押金,並答應記者待校園代理反饋記者的實習情況後,當晚便可通知記者能否被錄用。
兩家公司『自露』騙人伎倆
當天晚上,急切等待上崗通知的記者沒有接到『一休』公司的電話。3月29日下午,記者打電話詢問,接電話的人告訴記者,記者實習的學校代理與公司主管還沒有取得聯系,所以無法回復記者是否被錄取。3月30日下午,記者再次聯系『一休』公司,接電話人不耐煩地應付記者:『校園代理還沒有反饋你的實習成績,你等電話吧!』幾天來,『一休』公司始終沒有給記者正面答復。
為了核實是否真有校園代理監督記者的工作,當天下班時,沒有到商業大學發卡的記者還是打電話到『鑫鑫』,探聽了一下自己的工作表現,一位男工作人員迫不及待地說:『正想通知你呢,你實習不合格,沒被錄用。』記者假裝委屈,對方又解釋道:『我們校園代理一直都是暗中監督你,但他反饋說你發卡的速度有點慢,不能錄用。』3月30日,另一名記者再次致電到『鑫鑫』,女工作人員給記者的答復與前者如出一轍。
同樣一份工作,記者用了兩種態度,得到的卻都是沒被錄用的結果。透過這一事實,不難看出某些公司騙取勞動力的真實面目。
根據《勞動法》規定,先試用再簽勞動合同的做法本身就是違法的。只有簽訂了正式的勞動(聘用)合同,雙方纔可約定試用期,而不是在試用期滿後簽訂勞動合同。希望廣大求職者能以此為鑒,切莫誤入用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