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3日訊 2日上午,住在哈爾濱市道外區濱江棚戶區的2455戶居民代表來到黑龍江省工程學院,參加拆遷動員大會,這標志著哈爾濱市新一輪棚戶區改造進入實質性拆遷程序。據悉,濱江棚戶區今年計劃拆遷18.5萬平方米,5月2日拆遷工作全部結束,目前已有七成居民搬走。
2日上午,家住道外區北十五道街47號的張先生早早就來到會場。『我們家上周就搬完了,早點搬,早點找到合適的房子,政府還給獎勵。『張先生說。
居民於雙利對記者說:『這次棚戶區改造安置補償的政策這麼好,對我們按時搬家還給予獎勵,要是不搬家就有點說不過去了。』記者在現場采訪了解到,絕大多數群眾對棚戶區拆遷改造工作十分支持和擁護。
據道外區政府負責人介紹,從3日開始,道外區政府將對東起新道街西側道路紅線、西至南十五道街東側道路紅線、南起濱江站北側鐵路線、北至太古街南側道路紅線圍合區域內的房屋實施拆遷。拆遷面積18.5萬平方米,拆遷戶數2455戶。濱江棚戶區將作為道外區第一個,同時也是新一輪棚戶區改造哈爾濱市6個區中第一個啟動拆遷的棚戶區。
為確保讓更多的群眾得到實惠,拆遷改造工作還制定了一些特殊措施。針對持有鐵路部門發放的『白皮照』的居民,制定了把『白皮照』所標注面積的70%作為有照房屋進行補償安置的方式。對於具備哈爾濱市政府制定的四個條件的無照房屋,不僅給予建築面積在50平方米以內的房屋800元/平方米的救助補貼,而且允許按照低於商品房、高於經濟適用住房的價格進行回遷。
此外,據哈爾濱市棚改辦負責人介紹,哈爾濱市首創了由20名群眾代表全程監督拆遷工作的形式,代表們可以隨時查閱與拆遷有關的相關資料,可以直接參與對弱勢群體、私建濫建等敏感問題的審查和認定,可以代表全體被拆遷群眾質詢拆遷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
新聞鏈接
拆遷手續辦理程序
及應提供的材料
被拆遷人(承租人)搬遷完畢後,持所有權證(承租證)、產權人身份證、戶口(原件及復印件),名章,非住宅房屋的被拆遷人(承租人)還需持工商執照、稅務登記(原件及復印件),企業法人名章,公章,參加勞動保險統籌的職工名冊(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出具)等證件,到本區域內搬遷驗收小組申請驗收房屋,驗收合格後由驗收小組開具搬遷驗收小票。
被拆遷人驗收房屋後,到現場設立的自來水公司、供電局、土地局等臨時辦公點辦理相關手續。
被拆遷人辦理完以上手續後,到協議匯簽組,開具正式搬遷驗收單,簽訂拆遷補償協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