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告別棚戶區——牡丹江棚改紀實

//heilongjiang.dbw.cn | 2010-06-10 13:34:39
作者:   來源: 東北網     頻道主編: 侯巍

  東北網6月10日訊 2010年6月8日,牡丹江晨報《告別棚戶區牡丹江棚改紀實》系列報道所呈現的『房子和民生』的主題,自古有之。

  從屈原『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唏噓之語,到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安居理想,文學家們將『民生和房子』的主題在傳統文化的向度裡,做了最詩意的解讀。

  然而,如何將安居願景變成亭臺樓閣,恐怕文學家們的想象再豐富,也力有不逮。這疊新聞紙所要記錄的『牡丹江棚改』,正是這一關於『房子和民生』主題詩意之外的另一個注腳。

  作為一座老工業城,數據顯示,牡丹江市區內共有棚戶區74片,拆遷面積305.8萬平方米,涉及居民5.6萬戶,實現這些居民的安居願望,所需『廣廈』何止萬間?可喜的是,經歷了2003到2007年的積累,公元2008年,在新一屆市委、市政府的主推下,牡丹江棚改工作步入快車道。

  作為政府主導下的牡丹江最大的棚改項目--曙光新城,一期工程實現當年拆遷,當年建設、當年回遷,創造了牡丹江建築史上的速度之最。待全部工程竣工,『新城』可容納上萬戶居民,也將一躍成為牡丹江最大的生活社區。

  更深層的意義則在於,曙光新城不僅為原址3000餘戶棚戶居民提供了新居,同時將三溪一河兩岸1113戶居民,及大慶路工業園區內部居民一並納入其中,還擬將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部分教職工及北山人防指揮中心動遷戶納入其中,從而為『三溪一河』改造及工業園區項目建設騰挪出土地和空間。以一座『新城』,撬動了低收入人群居住條件改善、城市美化及項目建設用地緊缺三大難題,這其中,既體現了決策者的民生情懷,也彰顯出執政者的政治智慧。

  牡丹江棚改工作也因此引來關注的目光,省領導多次來此視察並給予褒獎。曙光新城還獲評省級優秀棚改示范項目,2009年全省棚戶區和農村泥草房改造工作會議也特地將會址選在了牡丹江。

  從跬步到疾走,牡丹江的棚改從未像今天這樣如火如荼。『這輩子見大官的次數,也沒有棚改的時候多。』徐廣國書記、張晶川市長對棚改工作的重視,被棚戶區居民所見證的同時,喜遷新居者的生活也開始重新定義。

  『廣廈』萬間拔地而起的背後,有棚改工作超越常規的政策創新、經驗積累、速度歷程;有追趕跨越的城市實力,決策者的民生情懷;更有實現『安得廣廈千萬間』的惠民實踐……

  而這一切,都值得我們以超越常規的新聞操作方式予以記錄。

【聯系我們】黑龍江頻道主編 手機號:15504500591
相關新聞
今日頭條

  精彩推薦

『雙十一』過後,江蘇迎快遞送達高峰
跟隨國旗護衛隊官兵,來廣場感悟新時代
中國郵政發行《記者節》紀念郵票
大熊貓享受初冬暖陽 撒嬌賣萌惹人愛

影視圖片

00後的精致生活
霉霉化身暗黑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