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5日訊 陽光暖融融,岳樹民給他最喜愛的『黑白花』撓癢癢。
談起農村改革,這位農民非常感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岳樹民所在的都家屯,位於雙城市杏山鎮。屯子不大,兩極分化。生產隊時,西頭兒人少地多,東頭兒人多地少,地多打糧多,糧多收入多。那時候的正二月,東頭兒的要到西頭兒去借錢;冬臘月,西頭兒的到東頭兒去經管賬。
岳樹民因為長年有病,成為東頭兒最困難的人家。他甚至認為,這股窮氣一輩子也冒不出來。
窮則思變。後來,東頭兒人開始養奶牛,用副業填補糧食生產的不足,岳樹民也磕磕絆絆地加入到裡面。養奶牛是個苦髒累的活兒,但慢慢改變了東頭兒人的日子。如今,像岳樹民這樣的東頭兒人家,滿院子都是『黑白花』,家家資產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
1990年投產的雙城雀巢公司,是亞洲最大的乳制品企業,它悄悄地改變了岳樹民等成千上萬雙城農民的命運。這些農民的收入不再單純依靠糧食生產,甚至將糧食生產當成了副業。雀巢也改變了雙城市這個產糧大縣的發展道路,用農業產業化推進工業化進而實現城市化。到2004年,雙城全市60%的稅收來自雀巢公司,農民60%的收入來自牛奶生產,60%的農民從事奶牛業養殖。
雙城市的實踐證明:單一的糧食生產,既不能富民也不能富縣,而通過畜牧業轉化使糧食增值的方法,使以糧食生產為主的農業與以畜牧業為主的食品加工業,實現『主輔換位』和『農工換位』,纔是哈爾濱市乃至黑龍江省農村經濟發展的根本出路。
穩步提高糧食生產,加大畜牧業龍頭企業建設,壯大食品工業規模及品牌建設,是哈市成功探索的縣域經濟發展特有模式。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哈市各地圍繞基礎抓龍頭,依托特產上加工,農牧產品的加工鏈條被不斷加長,經濟效益層層體現。
幾乎與雀巢同步,呼蘭縣引進了泰國正大集團,在呼蘭及周邊縣市迅速形成肉雞產業化,有上萬農民專職為正大養雞,有一萬多人圍繞正大的運輸、飼料加工業服務,有6000人直接在正大加工企業就業。同時,正大年直接消化優質玉米10萬多噸。如果以正大年銷售10億元為基數,以5%的最低水平計算,正大產業鏈共享的利潤就是5000萬元。
擁有全省生豬養殖第一縣的巴彥縣,引進『金鑼集團』,填補了這個縣生豬生產沒有加工龍頭企業的空白,使全縣的生豬產量穩定在年出欄百萬頭的高水平上。
同樣擁有全省肉牛生產第一縣的賓縣,於2005年引來『賓西牛業』,結束了肉牛『原字號出縣』的歷史,並使農民獲得『價格保護』。投產一年多的賓西牛業,每過幾周就要提高肉牛收購價格,這使其他肉牛屠宰加工企業必須以高於賓西的價格,纔能在哈市收購肉牛。企業間的競爭,最大的受益者是肉牛養殖及經銷戶。到今年3月份,肉牛價格每公斤達到16元錢,比去年翻了一番,農民每銷售一頭肉牛,純收入近千元。2007年,賓縣農民姚連壁向賓西牛業售牛100多頭,淨賺10多萬元。
以『龍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畜牧業迅速發展,使農業內部的農林牧漁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2005年,哈市牧漁業產值首超農林業產值,在全省率先實現『主輔換位』。
2003年以來,娃哈哈、旺旺、菊花、大眾肉聯、匯源、杏花村等食品加工企業相繼落戶雙城,使雙城市基本形成了食品飲料工業體系,其中肉制品、奶粉及飲料生產規模在全國食品強縣中名列前茅。到2007年,雙城市食品飲料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完成產值49億元、增加值20億元,分別佔全市規模工業的80%。全市4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11家年產值超過1億元,其中食品飲料企業就佔了9家。
根據國家統計局哈爾濱調查隊的調查統計,2007年哈市豬肉產量為33.9萬噸、牛肉12.6萬噸、禽蛋27.8萬噸、奶類120.3萬噸,分別比1978年增長4.1倍、125倍、12.9倍和37.8倍。
哈爾濱市依然是全國舉足輕重的產糧大市,同時又是全國無可替代的食品大市,哈市牛奶產量位於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一位,牛肉、豬肉和禽蛋產量穩居前三位。由糧食到食品,哈爾濱完成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換代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