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如何做好最後階段復習 高三老師談高考備考對策
2008-04-10 09:55:39 來源:東北網-林城晚報  作者:吳聿宏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伊春4月10訊 臨近高考,如何搞好最後階段的復習,使復習效率達到最大值,是每一個考生都最為關注的。由於各學科自身特點不同,因此不同學科考前復習的方法和策略也有所不同。近日,記者采訪了伊春區二中高三學年的部分資深教師,他們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復習備考重點,談了一些建議。

  語文老師曲曉會:根據多年高考試卷分析,有的學生卷面上出現錯別字,導致失分,針對這種情況,復習時要制訂計劃,每天完成一定的背誦任務,注意將背誦與默寫結合起來,減少錯別字的出現;有的學生在現代文閱讀上失分也較多,這些學生平時多習慣只看不想或只想不寫,所以,在現代文閱讀復習時,要注意認真書寫答案,提高閱讀能力訓練的水平;作文如沒有時間成文,要練習擬定提綱。

  數學老師李德全:通過高中3年學習,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下一步應跳出題海,突出主乾,注意基礎知識是否有死角,計算能力是否過關,基本步驟是否掌握,難度夠不夠等。特別要做好『卷後一百分』,就是在近階段經歷的多次模擬考試中,做錯的題要及時改正過來,爭取做到做過的每一道題都要弄清楚,弄會,達到『卷後一百分』。在做模擬試卷時,要注意合理分配時間,提高做題的速度、准確度,為備戰高考做准備。

  英語老師姜秀憲:高考英語改革雖然從強調知識的考查向注重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考查轉變,但還應認識到能力必須依托基礎,尤其到復習後期,很多考生都有這樣的感覺,很多題目『一看就會,一做就錯』,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知識掌握不牢固。要從詞匯、語法、句型等最為基礎的知識點抓起,反復鞏固;突出閱讀能力培養,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是對英語知識運用的考查,它佔全卷篇幅最大、內容最多、記分最高、區分度最明顯的一種題型,閱讀理解題旨在測試考生的閱讀速度、閱讀技巧、理解能力和攝取書面信息的能力,換句話說,閱讀理解既注重語言能力的測試,也注重思維能力的考查,是一種高層次的語言綜合能力,復習中深挖細究閱讀理解題型的解題思路和答題技巧,諸如細讀、掠讀、跳讀、避免不必要的回讀、科學猜詞、根據題乾和作者意圖快速搜尋相關信息等方法都是必要的;建立『錯誤檔案』,及時查漏補缺,高考後期結合《考試大綱》和《高考詞匯表》進行查漏補缺特別重要,對大綱中新增加的詞匯和歷屆高考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匯的用法都要特別注意,將做過的試卷整理後,建立錯題檔案,彌補知識漏洞,進行強化記憶和訓練,以期達到今後遇到同類試題不再出錯的目的;加強規范性,嚴格按照高考的要求規范答題,避免無謂的失分。

  政治老師宋海波:2007年文綜政治試題給大家一些啟示,綜合素質要求提高,能力更強,如全國II卷的主觀試題39題答案設置,從解決農村醫療保障問題入手,要求把握維護農民的權利,加強工農聯盟,農民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鞏固社會主義制度,提高綜合國力等;各科知識在試題所佔的比例有微調,如經濟知識所佔分值調低,政治知識所佔分值調高;跨學科知識題(政、史、地)減少,學科內知識增多,組合試題增加。

  針對這種情況,2008年備考時,在知識系統復習的基礎上,注意把握主乾知識重點知識,加強知識縱橫聯系的理解、記憶;要研究考綱、考點,注意習題訓練的技巧和方法,做到質量、效率、速度三統一,學生結合自己的特點,要學習科學審題方法,如看設問明確考什麼,讀材料知道怎麼考,看分值確定答題的條理。2008年有一些要注意的熱點問題,如國家宏觀調控、住房、物價、三農等;自主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關注民生;黨和國家近期大政方針,如十七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農村工作會議、『兩會』;改革開放30年、奧運年、中華文化傳承等;經濟全球化;航天事業等。

  歷史老師李志:針對考前的歷史復習,對考綱增加的知識點,要加強學習,尤其要進行理解性記憶,歷史考綱相對變動比較大的是知識范圍;把握主乾知識,把分散的或相對孤立的歷史事實、歷史概念或階段特征等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使之變成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主乾知識網絡,以適應綜合能力測試的需要;回歸教材,掌握歷史概念、圖文信息、動態圖等;關注時政熱點,高考歷史試題多以當今社會熱點問題和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為立意,創設新的命題情境,使試題根植於社會生活之中,比如人口問題、能源問題、資源問題、生態環境、科技革命、民主法制、社會和諧、新農村問題等;把心態調整好,避免急躁情緒,每天合理安排時間,把教材的知識有條理的再梳理一遍,並培養良好的答題規范。

  地理老師李凡:重點抓好基礎知識;提高地圖技能,培養信息處理能力,加大圖文轉換、圖圖轉換的訓練;重視社會熱點、焦點問題,近年來的文科綜合測試把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作為試題的切入口,已經成為命題的一大趨勢,但其落腳點還是考查地理基礎知識和運用這些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而不是考查熱點、焦點問題本身,要避免被焦點、熱點問題牽著鼻子走,而應以地理學科的主乾知識為主,以培養能力為上;加強答題技巧的練習,地理科目問答的重要特點是學科語言的運用,很多同學不注意地理術語的運用,缺乏邏輯性和條理性,層次不清,對地理概念掌握不准確,往往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所以在備考中一定要注意加強培養和訓練,減少不必要的丟分現象。

  物理老師李愛國:審題,又叫做破題,就是破解題意,審題的目的是理解題意,是通過閱讀、思考、分析等方面來完成全過程,要了解題中給出什麼、要求什麼、隱含什麼、考查什麼、規律是什麼,審題是解題過程的第一步,第一步邁不開,具體的解題就無從談起,因此,審題是求解問題的關鍵;分析,每一個物理問題,都有一定的物理情境,涉及一定的物理過程,要想正確地解答物理問題,必須把有關的物理內容分析清楚,一般說來,分析一個物理問題的基本步驟如下,選取研究對象,建立物理模型,分析物理狀態和物理過程,在對物理狀態、過程分析的基礎上,再選擇適用的物理規律,對於解出的結果,應進行必要的討論,看它是否合理,物理意義是否明確,從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規范解答,針對學生解題不規范,語言敘述不到位,答不到采分點上等問題,下一步要強化主觀試卷的書寫,歷來計算題均要求『要有必要的文字說明』,對此許多考生答卷時重視不夠,影響了得分,『必要的文字說明』通常包括,指明研究對象(個體還是系統),准確畫出受力圖、運動示意圖或有關圖像,指明物理過程及其始、末狀態,指明正方向或零位置,指明所用定律的名稱和條件,指明隱含條件或臨界條件,物理量盡量用題中的符號,自設符號要說明含義,應用公式的應是標准形式,求得的結果應有文字議程和代入題給數據的算式,最後的結果應有准確的數字和單位,針對題目要求的結論要有確切的回答。

  化學老師王艷雙:重視課本,高考中的題都是覆蓋課本中的重要知識點,所以認真讀懂課本中的每一個知識點,把主乾知識抓住抓牢,在腦海中形成知識網絡,有利於提高復習效率。平時訓練時注意以下幾點,慢讀題,讀懂題,纔能快作題,要注意關鍵詞語;落筆時書寫要規范,使用科學的化學用語;做簡答題時要層次清楚,邏輯嚴謹;高考前一周要跳出題海,回歸課本,重看一遍以前做錯的題,自糾自查,查漏補缺,放松思維的琴弦,進行自我心理調整,做好輕松應考准備。高考能否考出自己的好成績,關鍵還要看考試時審題做題時的細致程度和穩重程度,在答題時要減少自己犯過的錯誤,減少犯別人犯過的錯誤。

  生物老師張娟:由於理綜試卷中生物試題量較少,進入復習後很多考生不重視基礎知識,只是一味做題,實際上大綱要求的知識點都是高考范圍,所有的知識點都有可能拿來出題,而每道試題不外乎是某一知識點或幾個知識點的再現,所以一定要抓好基礎知識。分析近5年的高考題,重點內容主要集中在新陳代謝、遺傳與變異、生命活動的調節、生態等主乾知識章節中,如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選修內容考查比例也有所增大,這些知識點需要優先掌握。為提高應考能力,臨考前應重點培養語言表述能力,學會用准確的生物學語言表述答案,不能用生活用語描述,答題要做到簡明扼要,答出要點,同時還要注意邏輯關系、因果關系等,避免出現錯別字;分析綜合能力,在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要學會運用知識及各種生物題型(例如圖表與文字轉換題、計算題、簡答題、實驗設計題等)的解題技巧和方法;把握時間能力,現行的理綜試卷基本上是物理、化學、生物三科的拼盤,所以在平時訓練時一定要合理分配各科時間,原則上要求考生給生物30分鍾,試卷選擇題的1——5題是生物,這時考生心情還有些緊張,因此要適當放慢速度,壓住陣腳,這5個題順利做完,待心情平靜下來,做題速度就可以適當加快,試卷的最後42分是生物題,無論前面做得是否順利,還應留不少於20分鍾的時間給生物,否則不能保證讀題、思考、答題所需的時間,高考理綜卷應以整體得分最高為原則,不可以在一道題上花費過多時間。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