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0日訊(任桂林 記者楊尚峰) 記者日前在黑龍江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簡稱:人影辦)獲悉,2007年黑龍江省年降水量為412.4毫米,與常年相比偏少2成,位居1961年以來少水年的第4位,省人影工作及時開展人工增雨防雹作業,使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僅2007年,黑龍江省就增雨27.7億噸,經濟效益達11億元。
據悉,2007年夏季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的同期極少值。全省平均氣溫異常偏高,比常年偏高了1.8度,為1961年以來的最高值。受其影響,2007年黑龍江遭受了超百年一遇的特大乾旱,與此同時,春、夏、秋季森林火災不斷,給全省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帶來了極大的損失。黑龍江省人影部門及時開展了森林撲火、抗旱及水庫增蓄和冬季增雪氣象服務。據統計,2007年全省共開展飛機增雨作業40架次,累計作業飛行時間132小時06分,消耗炮彈64188發,火箭彈2338枚,目標區面積27.9萬平方公裡(含飛機作業區域),防雹保護面積2.8萬平方公裡。增雨量達27.7億噸,經濟效益11億元。
近年來,黑龍江人影管理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科學作業水平進一步提高。截至目前,5部新一代天氣雷達、2部713型天氣雷達、1部711型天氣雷達和3部L波段探空雷達形成了覆蓋全省的新一代天氣雷達網,加之可遙測遙控的自動雨量站網、氣象自動站網、閃電監測網、地面增雨(雪)防雹網和飛機人工增雨等組成的人影作業體系,使全省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一系列科技創新使黑龍江人工影響天氣的綜合探測和預警指揮能力得到明顯加強,人工影響天氣現代化進程也得到了快速發展。2007年,黑龍江省又新增作業高炮13門,火箭發射架25部,基本滿足地面人工增雨防雹的需求。全省人工增雨作業覆蓋面積比前五年增加了一倍,基本覆蓋主要農區和林區,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實現了由應急式抗旱、撲火向以防為主,防救並舉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