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0日訊 受采煤沈陷影響,居住多年的平房牆體多處裂紋,四面透風漏雨,最嚴重的地方能插入幾根手指。無奈之下,自2005年起,雞西礦業集團穆棱礦(現為梨樹礦)職工郝建壽、張復珍老兩口連續3年搬到兒子家過冬。今年1月,僅僅花了2.7萬元,老兩口就住進了位於雞西市區的東山陽光家園安置新區2樓。新樓62平方米、朝陽,煤氣、自來水、供熱等設施一應俱全。面對記者,老兩口樂得合不攏嘴:『按收入我們買不起樓,更沒指望過住到市裡來。』
和他們一樣,目前在雞西市這個最大的住宅小區『圓夢』的,已有3400戶礦區居民。是采煤沈陷治理工程的實施,讓他們愁容變笑臉。
雞西煤炭開采歷史長達百年,地下采空區面積不斷擴大,造成住宅和公共設施大面積損毀。2002年以來,雞西市克服采煤沈陷區分散、情況異常復雜等諸多不利因素,在全省率先實施了采煤沈陷治理一期工程,在部分區、礦新建住宅12萬平方米,維修加固民宅17萬平方米,1000多戶百姓搬入新居,改善了3000多戶百姓的居住條件。新建、維修加固學校18所、3.5萬多平方米。按照國家和省發改委的批復,2004年二期工程開工建設,總投資9億多元。其中,國家和省政府安排6.3億元,雞西市政府出資9844萬元,雞西礦業集團出資6000萬元,搬遷居民出資1.1億元。目標是用3年時間,在雞冠、杏花等區、礦新建8個住宅小區,建築面積62萬多平方米,安置沈陷搬遷和動遷居民1萬多戶;分散建設住宅1.2萬平方米,安置沈陷居民240戶;貨幣補償安置農村居民2839戶;補貼維修加固住宅41.9萬平方米,受益城鄉居民8601戶;新建學校、幼兒園、醫院等配套設施近6萬平方米;維修加固部分破損學校、醫院、道路、供水管線。
雞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這項民生工程,2007年將二期工程列為全市重點項目之首。新區建設工作推進指揮部成立了工程主體、拆遷、配套等五個推進組,分頭落實工作目標和責任,加快工程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