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市大型超市內開始出現有償提供的環保型購物袋。

新政策的出臺改變了市民使用塑料袋的習慣。
東北網4月14日訊 隨著6月1日的臨近,哈爾濱、大慶等地的眾多塑料袋加工廠的日子也愈加難過。國家出臺規定整治污染的決心和力度加大,讓一些塑料袋生產小廠面臨艱難的抉擇:要麼退出市場,要麼另尋出路。
訂單減少生產商開始轉型
近日,超薄塑料袋禁用已進入倒計時狀態,一些塑料袋生產廠家已經不生產超薄塑料袋了,正在紛紛轉型,生產符合國家『限塑令』的加厚型塑料袋。
8日,記者在大慶市龍鳳騰勝塑料袋廠見到王岳時,他連連苦笑,現在訂單可是少多了。
王岳的塑料購物袋加工廠是個簡單的塑料袋加工作坊。他回憶說,塑料袋加工行業是伴隨著大型零售業百貨超市的興起而繁榮起來的。眾多百貨商家為吸引客源,紛紛向消費者提供免費購物塑料袋,導致零售市場對塑料袋的需求不斷增加。王岳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2006年4月投資20萬元辦了這個塑料袋加工廠。
『我朋友做塑料袋加工一年要賺10萬,這讓我非常動心。』王岳說,『塑料袋真的不愁銷路,有朋友推薦的客戶,再加上自己經營的一些關系,整個生產銷售網絡在一個月後就順利搭建起來。在投入生產的前半年,除工人工資和必要的水電開銷外,我每月的收入接近萬元。』
然而,限塑令出臺後,王岳的生產作坊沒有了往日的忙碌場景。機器擱置在一旁,僅剩的兩名工人因無活可乾而閑坐著聊天。王岳說,他是從電視裡看到了國家將淘汰超薄塑料袋的新聞。『當時我正在吃晚飯,媳婦喊我看新聞。』王岳趕到電視機前,就聽到了『從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袋』的話語,『當時我衝媳婦兒說了倆字:「完了」。』王岳表示,自去年國慶後塑料袋生意便開始走弱,最近這幾個月幾乎接不到大訂單。王岳已經開始考慮退出塑料袋生產這一行當,如果繼續經營下去實在是沒啥出路了。
哈爾濱利長能塑料制品廠廠長金力偉告訴記者,『限塑令』一出臺,他的廠就開始著手轉型生產加厚塑料袋了,到目前為止,已完成轉型70%,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已基本不生產了。雖然轉型後成本會增加一倍,但國家的政策不能違反,這也是必然的趨勢。
『小作坊』一年制造四五百萬個『白色垃圾』
按照有關規定,6月1日前,哈市超市、賣場免費提供的塑料袋都必須加貼QS標志。然而記者從一些塑料制品企業了解到,目前哈市大多數商品零售場所使用的塑料購物袋,都源自家庭『小作坊』,而絕大多數『小作坊』資金投入都不大,很難獲得食品用塑料制品生產許可證。記者從哈市環保局獲悉,目前在哈市市場上使用的各種塑料袋,基本上都是由家庭式『小作坊』生產的,質量很難過關,達不到環保要求和食品安全標准。據悉,哈市有許多家庭式『小作坊』在生產塑料袋,只需兩三個人、一臺機器,一年就能制造出四五百萬個『白色垃圾』,一個塑料袋的平均市場價格在3分錢左右,一個『小作坊』一年最少也能獲得10萬元左右的利潤。
記者了解,小作坊生產的塑料袋充斥市場,在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據測算,每生產1噸塑料需消耗3噸石油,目前每年隨生活垃圾進入填埋場的廢塑料佔填埋垃圾重量的3%至5%,其中大部分是廢塑料購物袋,特別是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
哈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要求哈市各大超市、賣場,免費提供的塑料袋須加貼QS標志,沒有加貼QS標志的塑料袋必須是獲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生產的,須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明示,否則將會被處以重罰。據悉,到6月1日之前,哈市將開展食品用塑料包裝容器、工具等制品無生產許可證查處工作,檢查重點就是各大超市、賣場。
循環塑料袋亮相替代品勢在必行
近日,哈爾濱市的許多大型超市開始出售可循環使用購物袋,這種循環購物袋的出現更加劇了傳統聚乙烯塑料袋退出的步伐。
記者在哈市西大直街某大型超市看到,收銀臺前掛著白色無紡布的可循環使用的購物袋,幾位顧客正在向收銀員詢問價格和承重情況。據收銀員介紹,可循環使用購物袋有米白、綠色兩種,每個售價為4.9元,一次盛裝5公斤到10公斤重的物品。
記者觀察中發現,許多顧客已經開始接納並購買這種購物袋。常去超市購物的楊女士告訴記者,剛開始的時候對『限塑令』沒什麼概念,反正現在有不花錢的塑料袋用,誰不願意省點錢呢?可時間一長,總能在超市裡看見無紡布的環保購物袋,潛意識裡也就慢慢地接受了。一位顧客表示,4塊多錢買個袋子確實有點貴,但從大局出發,這種袋子還是可以接受。
對於限塑令的規定,省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董鴻揚教授表示,這一舉措直接抑制了消費者使用塑料購物袋的欲望,同時可重復使用的布袋也會大大壓縮塑料袋的使用率,一些資金不足的塑料袋小加工廠,很可能會直接退出市場。
省政協委員、哈爾濱工業大學傳統工業基地轉型研究所所長陳曉東認為:我省應著力建設紙購物袋生產基地。如何讓環保與便民兩者兼顧,相對物美價廉的最佳選擇是紙袋。我省有眾多的造紙廠和豐富的原材料,秸稈佔全國總量的1/6。以每噸秸稈現行收購價350元測算,清潔制漿1億噸至少需要秸稈1.5億噸,這樣最多可給我省農民增加收入525億元。因此,在我省建立紙購物袋生產基地是一次難得的商機。
陳教授指出:首先,我省引進先進的生物催化造紙技術,即利用廢棄植物或農作物通過生物催化方法生產紙漿;其次,統一協調我省多數經營不景氣的造紙廠,在哈大齊工業走廊上打造全國最大的紙購物袋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