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4日訊 上世紀80年代初,一家雜志刊登了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第一則媒體『征婚啟事』,一個女大學生千裡迢迢應征,成了那位征婚的河南煤礦工人的妻子。
一個是小學沒畢業的煤礦工人,一個是學音樂的大學生,北京的多家媒體將其評為『改革開放中國征婚第一人』。20多年過去,這對夫妻的生活如何呢?
好友替他登了征婚啟事
朱俊芳1957年出生在河南商丘一戶農民家庭,兄弟4人。在父母沈重的嘆息中,他只讀了三年小學,就回家下地掙工分了。
16歲那年,有人曾經給他介紹過一個鄰村的姑娘,父母看後覺得不錯,就借錢給人家買了點衣服作為彩禮。但是3年後,朱家正式提親時,對方提出到朱家來看看。
姑娘一進門看到的是破爛的房屋、幾個未成年的弟弟,飯也沒吃,回去就把3年前的彩禮退了。
落後的家鄉觀念,一直把退親當作奇恥大辱,父母備受打擊,他們相繼抑郁而終。
為婚事鬧得家破人亡,朱俊芳的嘴角燒起了泡。於是,他選擇了離家到外地謀生,他不想讓弟弟們也跟自己一樣被人看不起。於是,他來到500裡外河南濟源縣(現濟源市)的一個煤礦,開始了礦工生涯。
1982年,焦作礦務局(現焦煤集團)到濟源招收井下通風工,朱俊芳被選中。雖然有工資了,生活好了,可就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對象。
1984年3月的一天,朱俊芳的苦衷被熱心的工友王好義看透了,王好義平時愛看書報,喜歡舞文弄墨。他私下給《中國婦女》雜志社寫了一封信,陳述了朱俊芳的事情,問能不能通過征婚的途徑找對象。沒想到,《中國婦女》很快就回了信說可以。
王好義迫不及待地找到朱俊芳,誰知朱俊芳一聽臉都羞紅了:『那會中?在雜志上做廣告找媳婦夠丟人哩!』
王好義一聽來了氣:『咱們堂堂正正找媳婦有啥丟人,一輩子娶不上媳婦那纔叫丟人!』
於是,朱俊芳硬著頭皮到照相館照了一張黑白照片,並拿出15元錢,連同王好義代寫的征婚啟事,一塊兒塞進了信箱。
一個月後的一天,征婚啟事竟登在了《中國婦女》雜志1984年第5期的《鵲橋》欄目,啟事寫得實實在在:『我是一個煤礦工人,27歲,父母已故,兄弟4人,房8間,現在焦作礦務局馮營礦當合同工,每月工資80元。我熱愛煤礦工作,文化程度高小,無疾病,身高1.67米……』
王好義舉著《中國婦女》雜志連跑帶顛地找到朱俊芳,朱俊芳嘀咕:哪個姑娘能看上咱農民礦工呢?
十幾天忐忑的等待,朱俊芳收到了第一封來信。
他慌忙找到王好義。王撕開一瞧,便喊起來:『俊芳,一個上海姑娘要和你交朋友哩!』
朱俊芳當時就傻了,更讓朱俊芳吃驚的是,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裡,全國各地的應征信竟達到了百餘封,這讓朱俊芳手足無措。
女大學生獨自闖到煤礦應征
在100多個應征者中,一個東北的女大學生李萍成了朱俊芳的新娘。
李萍時年21歲,是黑龍江克山師專音樂系進修生,出身乾部家庭,進修前是一名音樂教師,專攻美聲唱法。這是一位身高1.60米左右的俊俏姑娘。
李萍頭一回看到朱俊芳的征婚啟事後,並沒有想到自己要去征婚。但是,她父親的行為讓她改變了想法。
父親不允許女兒私交男友,一手包辦,張羅著給李萍找對象,並催著李萍去相親。李萍不同意,父親一巴掌打下去,李萍的臉就腫了。
一氣之下,21歲的李萍拿上66元工資,離家出走了。花21元車費到了北京,幾天奔波下來,依然沒有找到工作。
李萍拿著一個提包,那裡面有幾本她的專業書,還帶著幾本雜志,其中一本就是刊登《征婚啟事》的那本《中國婦女》。李萍看看地址是河南焦作,心想:『那我就上河南走一趟吧,看看他到底是什麼樣子。』
到了焦作之後,李萍又不敢去了,她覺得難為情:『一個大姑娘怎麼能親自去找人家,叫人家怎麼看我呢?』
於是,李萍就找了一家旅店暫時住下。那一夜,她輾轉難眠,便提筆寫了一封短信,告知自己是從東北來的,住在焦作市招待所302房間。
第二天,李萍硬著頭皮來到礦上,她不好意思開口打聽朱俊芳,又坐車回到了市區。吃罷午飯,她又去馮營礦。當時,徘徊許久,李萍發現馮營礦門口有個賣苹果的大嫂,她對大嫂說:『我想請您把我寫的這個紙條轉給朱俊芳同志。』大嫂答應了。
李萍回到旅社,心裡忐忑不安地等待消息。
朱俊芳收到那位大嫂轉交的李萍的短信後,連忙找到王好義。王好義給朱俊芳念完信,朱俊芳有點不知所措。直到次日,在王好義的陪同下,他纔請假來到了招待所赴約。
見面的場面有點尷尬。李萍一見到朱俊芳,就愣住了:朱俊芳不僅矮小,而且長相比照片要老許多……穿的衣服很破,袖口都爛了。這讓李萍多少有些失望。
透過李萍的表情,朱俊芳明白了幾分,他說:『你願意就留下,不願意俺就給你盤纏送你回家。』
交談中,李萍還了解到,朱俊芳其實沒有上過學,實際年齡也比她大8歲。當李萍弄清這一事實後,遂決定第二天一早就離開馮營礦。
『鎖門事件』促成兩人婚姻
然而,一個惡作劇般的『鎖門事件』改變了李萍的人生。
當天晚上,一幫礦工兄弟突然把朱俊芳同李萍反鎖在一間民房裡,想把生米做成熟飯。
屋內就一個單人床,李萍坐在床邊兒,朱俊芳站在地上,兩人就一直僵持著。後來,他又給她拿了新被子說:『你睡下吧,這麼晚了。』
說完,朱俊芳就坐在凳子上。李萍真的困了,就睡著了。朱俊芳沒有像礦工兄弟希望的那樣去『做飯』,獨自靠在門後蹲了一夜,並在天亮後提出要親自送李萍回東北。
天亮後,原焦作礦務局馮營礦工會副主席感到工友們的惡作劇有點過火,當時批評了這些工友,同時找到李萍,征求李萍意見是走是留。
再說李萍,『鎖門事件』使李萍的思想發生了微妙變化,她說想再住一段時間。
從這天開始,朱俊芳每天都給李萍買飯,在生活上盡力照顧。他們的感情一點點培養起來了。這期間,礦領導為她免費提供住宿,並給她家裡發了封電報。李萍的媽媽和妹妹得到消息趕了過來。3人哭成一團,媽媽告訴女兒,因為她的出走,爸爸病倒了。媽媽和妹妹堅決要求李萍回家。李萍流著淚拒絕了。母親走後,礦上安排李萍到礦職工子弟學校教音樂。
1984年10月1日,礦工會為大齡青年舉辦集體婚禮時,朱俊芳與李萍參加了這個儀式。為了參加集體婚禮,朱俊芳拿出30元給李萍買衣服。李萍拿著丈夫用汗水換來的錢為兩人各買了一件短袖襯衫。婚後,工會在工人村給他們分了一間房子,並送給他們一張單人床。家裡象征新婚的擺設是集體婚禮上工會贈送的一面鏡子、一個花瓶和兩個臉盆。朱俊芳把攢了幾個月的150元錢拿出來,到集市上買了寫字臺和飯桌。其他的廚房用品,大多數是工友們送的。
婚後第二年,李萍生了一個男孩朱強。
煤井事故多,為了讓丈夫好好休息,李萍獨自承擔了照看兒子和打理家務的重擔。朱俊芳也不辜負妻子,連年被評為礦先進工作者,每個月,他都比其他礦工多掙兩三百元。
不過,一個僅上過三年學的煤礦工人找了一個學音樂的大學生做妻子,雖然被傳為佳話,但文化程度的差異,也給夫妻倆的交流帶來了一些麻煩。
為了便於交流,兩個人之間發明了一種特殊的文字,美其名曰『新象形文字』。因為,李萍是教師,經常出外講課、開會、聽課,有時回家很晚。那時國內還沒手機,電話也很少,所以,只好寫留言條。由於很多字朱俊芳不認識,於是發明了『新象形文字』,接孩子,就畫一個孩子;自己做飯,就畫一個饃,鍋底下畫一團火……
這樣的日子,朱俊芳過得有滋有味,笑容佔據了他原本苦澀灰暗的臉龐。
1987年,夫妻倆決定回東北看看。他們一下火車,李萍看見等候在出站口的母親已經增添了不少白發,她的眼淚就出來了。回到娘家,李萍的父母也沒再提往事,所有的親友既高興又激動,還有那麼一點點懮傷。
相聚是短暫的,李萍回河南了。
征來的婚姻見證社會發展
領導和工會組織考慮到李萍的婚姻選擇難能可貴,先後為她多次調動工作,並為其破格辦理了招工和轉乾手續。李萍的父母為了女兒的幸福,送給她一臺彩電。
孩子慢慢大了,結婚時的住房越來越顯得狹窄。於是,在結婚10周年之際,李萍向親友和父母借錢,花了1.1萬元買上一套52平方米的兩居室。
買房一年後,朱俊芳和妻子把這些欠賬還完後,先後添置了家具、冰箱。
1998年,為方便朱俊芳和李萍的兒子在市內上學,組織上又把李萍調到了市區內的焦西礦子弟學校。
1999年,經首都多家媒體聯合評選,認定朱俊芳為改革開放20年『中國征婚第一人』。
2001年,馮營礦宣布破產,許多工友下崗失業了,朱俊芳因工作表現突出,被安排到九裡山煤礦。不久,礦領導考慮到他年齡較大,又把他從井下調到了井上的選煤廠。
朱俊芳對此充滿了感激,工作總是兢兢業業。
多年來,李萍、朱俊芳家多次被評為礦、集團『五好家庭』,朱俊芳是連年的礦先進工作者,李萍不僅是『五好家屬』,還被中國地質工會等四家單位評為『中國煤礦女工家屬安全工作先進個人』,多次參加全國表彰大會。後來,上海東方衛視專門約他們全家去做節目,他們曲折離奇而又幸福美滿的生活,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們感動不已。
2003年,李萍、朱俊芳又新買了一套130多平方米的房子。同年,兒子朱強考入焦作大學學習計算機。
2005年,一場災難突然降臨到這個溫馨的三口之家。那年4月的一天,朱強告訴母親,一到晚上,他的腰部就像錐子紮一樣疼,疼得徹夜難眠。李萍便買了些藥膏給兒子敷上。
後來病情嚴重,李萍帶兒子來到醫院。經查,朱強被確診為左腎、下腔靜脈血栓。手術後,朱強體內的血栓沒有被溶解掉。於是,李萍和朱俊芳將孩子轉到鄭州治療。醫生檢查發現,朱強左腎靜脈已被血栓完全堵塞,左腎腫脹、充血,隨時有可能導致右腎靜脈血栓。為了扼制病情的發展,醫生決定將朱強左腎切除。然而,切除手術結束後,朱強右腎靜脈也出現了血栓。一個月下來,朱俊芳、李萍夫婦為朱強看病花去了近10萬元。
孩子的病,對夫婦倆打擊很大,有一段時間,他們幾乎要崩潰了。
幾年來,朱強的醫藥費已經高達30多萬元。朱俊芳是合同制礦工,每月的全部收入1000元左右,李萍每月1000多元。為了籌集醫藥費,除了借,就是賣房。他們賣了130多平方米的房子,李萍說:『我家為了給兒子看病,賣房子;人家為了給兒子結婚,買我家的房子!』
目前,朱強正在河南中醫學院二附院治療,李萍護理,她依然端莊漂亮的臉上,寫滿了憔悴。
朱俊芳坦承李萍嫁給自己太委屈了,她是大學生,又能歌善舞,愛交朋友;自己性格內向,不善交際,兩人缺少共同語言。李萍說,雖然自己也委屈過後悔過,但是,既然當初自己這樣選擇了,這一輩子都要和他相親相愛,共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