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5日訊 命題在課外,答案在課內』,高考可謂萬變不離其宗——課本。
所以對於8本地理教材,每本書有幾個單元、每個單元所闡述的主題、各單元有幾節教學內容、每節教學內容中又分幾個大標題闡述……學生一定要如數家珍。在復習每一節知識時,要學會從每節的題綱中理清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頭腦中形成這一地域的知識網絡,並要注意教材對於同類知識的論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規律性,要注意歸納和總結,學會梳理知識。學生頭腦中先構建該單元(節)知識體系,以人——地關系為主線,把握好相關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挖掘其內在的邏輯關系。『回歸課本』之後,你會驚喜地發現,教材裡面埋藏了不少『寶藏』。
聯想記憶,舉一反三
在高考地理大綱中,要求考生記憶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稱、分布、地理數據,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時事。如果你認為自己在某個主乾知識的記憶上還存在盲點或特別薄弱,就要在這段時間集中突擊復習,但切忌貪多求全,要敢於放棄。對地理規律的掌握也是一種記憶能力,它更側重理解記憶,而非絕對數量指標的記憶,學生要學會在簡單記憶的基礎上進行聯想記憶,學會比較分析,舉一反三。
熟悉地圖,靈活轉換
地圖是地理的重頭戲。對於區域地理最基本的知識,要下苦功把它們記清楚,可落實到地圖上。地圖特點鮮明,一旦記住了就不會輕易忘記,所以平時應用要留心加深記憶,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要知道地理知識也蘊含於地圖之中。在復習中應該把『建立空間概念』作為學習地理的最基本的意識,並將之貫穿復習全程。
聯系實際,關注熱點
在實際應用中,社會熱點問題始終是文綜地理高考試題的主旋律。因此,在復習時要廣泛關注各種與人文地理有關的熱點,並對這些熱點問題進行透徹分析,然後以此為載體,根據人文地理原理對現實中的一些人文熱點問題提出正確的解決方案或建議,從而達到復習備考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