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6日訊 他們是一群不幸的人,疾病奪走了他們眼前的光明,好心人和政府的幫助讓他們重獲生活的技能與勇氣。曾經的痛苦經歷,讓他們更為珍惜美好的生活,更懂得回報,更知道感恩———從2005年起,省陽光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的341名盲人按摩學員,先後走進一些社區,為居民免費按摩。
服務社區傳承接力
一人搭一人肩膀,昨天,一支穿著白大褂的『盲醫』小分隊排著這樣的隊形,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進了南崗區文化園區,大爺、大媽們已早早在此等待。
70歲的杜大娘來自道外區大方裡社區,為她按摩的劉超習一搭手便知道:杜大娘的頸椎有毛病。一問,果然杜大娘頸部疼痛,有時手指發麻。杜大娘說,自己一大早便來了,社區裡像她這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很多,服務隊的服務算到家了。
北宣橋社區的張書記說,服務隊每次來了連水都不喝一口,中午只吃自己帶的飯。有的半身不遂下樓不便的居民,還可以預約上門服務。去年,服務隊到文化園區按摩時,遇到了兩個來自俄羅斯的旅行團,『老外』不由自主地也來體驗,做完頸部按摩後,連稱『哈拉少!哈拉少!』客人們還特地拍照留念。
3年來,按摩學員們畢業了一批又一批,服務隊的成員也換了一茬兒又一茬兒。341名學員開展愛心接力服務,已為社區居民免費按摩兩萬餘人次。
回報行動源於感恩
盲人按摩服務隊的老隊員黃宏海,現在已經自己在家開診所了。
黃宏海曾經是個熟練的汽車弱電修理工,一家三口生活無懮。2000年的一天,他視網膜突然脫落,三年間做了四次手術,最終仍沒有擺脫雙目失明的命運。
曾經殷實的小家,變得家徒四壁。絕望的黃宏海整日捧著收音機發呆,想著怎樣結束自己的生命。年邁的父母怕他出事,每天不離身地看著他;為了給爸爸治病,當時纔兩歲多的女兒夏天連冰棍都不要一根……周圍鄰居每家每月拿5元錢,自發地為黃宏海湊上生活費;女兒幼兒園的老師,也悄悄將大米和豆油送到家裡。
突然有一天,黃宏海在廣播裡聽到了省陽光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開辦盲人按摩課的消息,他馬上到學校報了名。這裡食宿費、教材費、學費全免,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副教授以上專家親自講授中醫穴位、按摩。從那時起,黃宏海的心裡雪亮了。他說,如果沒有周圍鄰居的照顧,沒有政府免費培訓按摩技能,自己恐怕早就家破人亡了。能夠重新獲得『光明』,咋能忘了回報社會呢。
可以說,每個服務隊隊員,都是懷著和黃宏海一樣的感恩之心走進社區的。
相互鼓勵笑對人生
盲醫反哺社會,贏得眾人感謝,與此同時,也有個別人對此感到不理解。對此,他們總是一笑置之。
服務隊最初曾到某公園免費按摩,但公園的管理人員稱要收費,令他們心中感到有些委屈。還有一次,隊員們在社區服務,按摩後,大家都連稱舒服。一名醉酒男子卻說按疼了,並以侮辱性的語言進行人身攻擊。『他是自毀形象,咱們的服務很好。』隊員們當時十分冷靜,事後這樣互相鼓勵。
服務隊員黃宏海、劉志鵬、張紅、趙志東、郭慧明,有時還到江邊義務按摩。每次,黃宏海的父親都一手拎著凳子,一手領著兒子,把黃宏海送到江邊。在沒有家人陪伴的時候,曾經有個別人借口服務不滿意,粗暴地把凳子踢飛。
每年的四五月份到十月份,都是盲人按摩服務隊下社區的『黃金季節』。如今又到了春暖花開時節,盲人隊員的接力感恩行動,將繼續傳遞,譜寫出感人的樂章!
學會感恩收獲幸福董艷春
被疾病奪去光明,他們原是需要別人幫助的人。在得到周圍好心人和政府救助的同時,他們更沒有忘記———在感恩中反哺。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順父母,是子女對父母的感恩;尊敬老師,是學生對師長的感恩。回饋社會,是公民對社會的感恩。通過學習獲得一技之長,341個盲人學員得以『自立』。他們沒有心安理得地『享受』社會的給予,而是自願回報社會、反哺社會。盲醫們以自己靈巧有力的雙手,實踐著感恩行動,也收獲著幫助他人的快樂。
學會感恩,收獲幸福。盲醫們反哺社會,感動著所有施助與被助的人們,有如一面鏡子,映射出城市精神中的溫馨、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