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八十年前法文圖冊泄露『東方小巴黎』名稱由來
2008-04-20 06:47:4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戴剛 張大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0日訊一本上世紀二十年代法國出版的建築圖冊近日在哈爾濱市發現。圖冊中的不少建築照片與本市老房子十分相像。這些法國建築和哈埠老房子有著怎樣的聯系?它們對哈埠建築產生過什麼影響?

  這是一本用硬紙板做封面的圖冊,單從封面的顏色上就能看出它曾經歷過漫長的歲月。打開封面,裡面靜靜地躺著一份出版說明,和十六棟房屋的圖片以及這些房屋的設計圖紙。在整本圖冊上除了幾枚刻有『滿鐵調查局交通調查室資料昭和20』、『南滿鐵道株式會社』、『中長鐵路哈爾濱事物所』的印章之外,找不到一個漢字。

  我們只能從圖冊的出版說明中認出幾個簡單的法文單詞———『巴黎』、『賽納河』、『經濟』、『工人』。但是讓人感到親切的是,在圖冊中出現的房屋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它們好像都曾經出現在哈爾濱的某個角落。這些圖片和我們這座城市有過怎樣的關系?圖片中的房屋是否在哈爾濱市存在?是什麼人將它帶到這座城市裡來?這一切都像謎一樣困擾著畫冊現在的主人張偉兵。

  哈埠畫家淘到上世紀初法文圖冊

  十六幅歐式別墅的照片似曾相識

  畢業於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的張偉兵酷愛美術,對哈爾濱市的老建築有著濃厚興趣。

  2001年,張偉兵在一個收藏古董的朋友那裡得到一本外文圖冊。圖冊上有十六幅歐式別墅的照片。他一下子被這些照片中的建築吸引住了。

  後來,另一個朋友翻看圖冊時,注意到圖冊上蓋有『滿鐵調查局交通調查室資料昭和20』、『南滿鐵道株式會社』、『中長鐵路哈爾濱事物所』字樣的幾枚印章。朋友告訴張偉兵,從這幾枚印章上可以看出,這本圖冊一直都由當時的官方所保管。也就是說,當時的官方將這本圖冊中的建築當成參考資料所收藏。

  朋友的話讓張偉兵想起:圖冊中的建築的確和哈爾濱市的一些老房子很相像。還有,在黑龍江省鐵路沿線的一些小火車站上也能找到圖冊中建築的影子。這個發現,讓他意識到這本圖冊很可能是探索哈爾濱建築發展的重要資料。

  巴黎教授總結城市發展共性矛盾

  城市用地緊張和居住需求的增長

  張偉兵開始拿著畫冊和哈爾濱市的老房子逐一對照,想在現實中找到答案。但讓他失望的是,現存的老房子沒有一棟和圖片中的建築一模一樣。

  張偉兵想到了畫冊中那份法文的出版說明,於是,找到懂法文的人幫他翻譯。

  出版說明開頭這樣寫到———『對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來說,城市和郊區的經濟住房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僅這一句話就讓張偉兵意識到,這份出版說明可能會提供重大的線索。出版說明中接下來寫著『城市裡的用地越來越少,但人們對醫療及居住環境的舒適度卻要求越來越高。於是,人口開始向城市的郊區遷移。而這些人居住環境的改善,需要得宜於工作情況的改善,交通的改善和食品供應市場的完善等。因此,房地產公司以及城市綠化公司開始在城市的郊區建設配套的居住單元。……對於所有的這些建築來說都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以最低廉的價格來獲得最大的空間和舒適度;二是,這些建築不僅要實用還要美觀。在建造這些建築的時候要設身處地地為住戶著想,將房子建造得很漂亮,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門廊或屋頂。……建設房屋所使用的材料要與當地的環境和收入相適應……我們巴黎和下賽納河地區收集了一些這樣建築典范推薦給大家……』

  翻譯還告訴張偉兵,這本圖冊是1928年出版的,編輯這本圖冊的人是巴黎第五大學的一個教授。很顯然,這本圖冊是當時法國人為了解決城市用地日益緊張和人們居住問題,而特意出版的一本有關新型建築的資料。

  根據圖冊上的印章來看,這本圖冊最晚應該在1932年流入哈爾濱市,由當時的『南滿鐵道株式會社』進行保存,直到1945年以後中長鐵路成立(老中長鐵路),還是被作為資料留存。

  圖冊的身世逐漸清晰起來,可是,這本圖冊是否真的像想象中那樣對哈爾濱市的建築風格產生過重要影響呢?

  追尋『東方小巴黎』名稱由來

  最流行的說法來源於建築藝術

  張偉兵曾聽老人說過,早在上世紀一二十年代,哈爾濱就有『東方小巴黎』之稱。那麼,這個稱呼是不是因為當時在哈爾濱市集中地出現了一批這種法式建築纔得來的呢?

  據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石方介紹,關於『東方小巴黎』這個稱呼,首先出現在上個世紀一二十年代居住在哈爾濱市的外國人中。至於這個稱呼的來歷一直都有三種說法。一種也是目前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從建築藝術的角度來說的。哈爾濱原名阿勒錦,清代稱哈拉賓。1896年,沙俄攫取在我國修築鐵路權後,這裡作為東清鐵路的中心發展起來。20世紀初,俄、英、日和捷克等在哈爾濱設總領事館,德、法、意等10個國家設領事館,使哈爾濱在50年間迅速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由於多國移民的聚集,帶來了文化的多樣性,其內容之一便是建築的多樣化。於是林林總總的各式建築,成為哈爾濱的一大特色。哈爾濱的建築可分為:教堂建築、巴洛克建築、新藝術運動建築、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古典主義復興建築等11個類型,使之成為體現世界建築藝術的博物館,而這其中帶有法國折中主義風格的建築不在少數,從而獲得了『東方小巴黎』的美譽。

  還有一種說法是人們一種美好的期望。哈爾濱經歷了一百年多的發展歷程,這其中西方藝術和文化對這座年輕的城市有著深遠的影響。人們向往法國巴黎浪漫的氛圍,向往巴黎的繁華景象。如今,一個充滿活力的、開放的、和諧的、包容的哈爾濱迅速吸納並發揚了源於西方的文化,並且提昇了自身的國際品位。也許正是哈爾濱人民不懈的努力,纔建設出了哈爾濱這座『東方小巴黎』城市。

  第三種說法是,『東方小巴黎』名稱的由來是出於一定的歷史淵源的,主要是在十月革命之後,大批俄國人逃離蘇俄,一大批逃到了巴黎,還有一部分逃到了東方,主要集中在哈爾濱,從這一意義上說,對這些俄國難民來說哈爾濱就是『東方的巴黎』。

  石方研究員的回答似乎印證了張偉兵的猜想,因此他感到十分欣喜,也愈加珍惜這本圖冊。可是,很快又一個問題出現在他的腦海:當時大量的俄國人來到哈爾濱,可為什麼哈爾濱市會出現大量的法式建築呢?

  圖冊中建築可能對哈爾濱產生影響

  上世紀初哈埠建築水平和世界同步

  為了找出答案,記者隨張偉兵一起找到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的徐蘇寧教授。

  徐蘇寧教授介紹,十九世紀的法國文化在歐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受到沙皇俄國的推崇。當時很多俄國的建築設計師到法國去學習,他們又將法國的建築理念和風格帶回了俄國。中東鐵路開始修建以後,俄國的建築設計師也隨著築路大軍來到哈爾濱市。正是他們,在哈爾濱市修建了這麼多法式建築,這些建築的共同特點是大多為一層或二層的獨立單位,有半地下室和地窖。圖冊上的房子也都是這種建築,所以纔會有似曾相識感覺。

  徐蘇寧教授說,在當時美國和法國正在興起的一種『鄰裡單元』的建築概念。這種概念是指在一個區域內集中建設住宅、醫療機構和小學校等配套設施,區域內嚴格區分車行道和人行道,有點類似我們今天的小區。圖冊上的建築都屬於這種『鄰裡單元』概念的建築,從圖冊上可以看出,哈爾濱市當時的建築已經和世界處於同步水平。

  徐蘇寧說,哈爾濱的大批建設熱潮是從1917年大量俄國人湧入後開始的,那個時期湧入的俄國人首先需要解決住宿問題,於是在哈爾濱市建了大量的房屋。而這本圖冊的出版時間是在1928年,在這個時期,興建房屋的高潮已經過去。因此,這本圖冊可能只對哈爾濱市的建築產生過一定的影響。

  上世紀初世界新潮建築風格

  主導絕大多數中東鐵路建築

  武國慶是一位哈爾濱老建築的研究者,編著出版過《建築藝術長廊》一書。他認為,在上個世紀一、二十年代哈爾濱出現過建築高潮期,當時主要是一批俄國僑民在哈爾濱市建造房屋。同期鐵路單位也開始對房屋進行大規模建設的,這期間,鐵路單位建造了很多普通職員和高級員工的住宅,這種建設一直持續到1935年。而這本1928年出版的圖冊,很可能對1928年以後鐵路單位所建造的房屋產生過一定影響。

  曾任哈爾濱鐵路局房產段段長的鄭奇老人看過圖冊後說,哈爾濱的近代建築早期在建築風格上主要是俄羅斯的風格,西方的折衷主義風格,當時世界最新潮流的『新藝術運動』風格在中東鐵路所屬建築中佔絕大多數。1932年,日本佔領哈爾濱後陸續建造了一些建築。這些建築大多數還是沿襲哈爾濱已經形成的建築基調,采用折中主義或者是俄羅斯建築風格,這些建築中有一部分和圖冊中的建築風格十分接近。

  據鄭奇介紹,上世紀20年代,日本在哈建造的重要建築多是由俄羅斯建築家設計完成的,如現哈鐵外經公司、哈爾濱市兆麟小學校、哈爾濱藝術館等建築。為此,俄羅斯建築家『日丹諾夫』曾獲得過日本天皇的特別勛章。

  既然建築學教授和哈爾濱市老建築研究者都認為,圖冊中的建築對哈爾濱市產生過影響,那為何在現存的老建築中找不到一座和圖冊中一樣的房子呢?對此,徐蘇寧解答:任何一個建築設計師都不會設計建造一座和別人一模一樣的房屋,他們只會在別人的設計中借鑒一些東西。這也正是,為什麼在哈爾濱市找不到一棟和圖片上一模一樣的建築的原因。

  至此,張偉兵已經大致了解了隱藏在圖冊裡的一些秘密。但圖冊上還有很多秘密是他所不知道的。如,究竟是誰將這本圖冊帶到了哈爾濱?都有誰參考過這本圖冊設計了房子?在哈爾濱市的哪一棟房子是按照圖冊上的建築設計的?這一切還以謎的形式吸引著張偉兵繼續探索下去。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