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愛是慈善的原動力、引擎、核心
2008-04-23 09:37:01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3日訊 題:愛是慈善的原動力、引擎、核心———訪市慈善總會換屆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方存忠

  『慈善事業的核心價值觀就是愛和責任,這樣一種核心價值觀,是一種情感、一種心態、一種境界。』昨天上午,市慈善總會換屆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方存忠接受了省、市新聞媒體采訪。他分別就慈善的涵義和為什麼要有慈善、中國慈善事業發展歷史回顧、哈爾濱慈善事業的現狀、下一步如何做好慈善工作和政府如何支持慈善事業等問題回答了媒體記者的提問。

  關於慈善的涵義,方存忠表示慈善是把利益或者時間轉移給他人,是超越親情友情關系或者沒有利益關系的人與人之間無償的救助行為,是一種大愛、是一種博愛。慈善行為是人的本性使然,善良是人的本性。愛是慈善的原動力、引擎,更是它的核心。他用一則小故事闡述了慈善的意義:一場雲集了社會名流的慈善晚宴上,來了兩位『不速之客』———老奶奶帶著小孫女露西,露西帶著自己的全部積蓄———裝著30美元25美分的儲蓄罐,小女孩的舉動不僅感動了股神巴菲特用自己的請柬將她帶進晚宴現場,還讓她成為了當晚的慈善明星,而露西用稚嫩的語言闡述了深刻的道理:慈善不是錢而是心,只要有愛心人人都可以從事慈善事業。

  方存忠表示,責任是慈善的基礎,慈善不是法律責任,不是外部強加的責任,而是一種道義責任和社會責任,是基於一種自覺自願的行為,是發自內心的愛的表達和真情的流露。慈善的責任是愛的理性昇華,是愛心的延展和深化。正是有了這種責任,使慈善對貧困者盡人道之情、也是對社會和諧的一種向往,正是有了這種責任,使社會公民把促進社會和諧不再僅僅看作是政府職責,而是全體公民的共同之責,正是有了這種責任,使每個公民把愛的表達從同情憐憫昇華為公民的一種道德義務,從而讓善舉從感情行為上昇為理性行為,從個別行為走向普遍行為,從偶然之舉轉換為日常生活方式。慈善的原則是自願性、社會性、無償性和獨立性。

  秉承『依靠社會辦慈善,辦好慈善為社會』的原則,做好市慈善總會工作。方存忠強調,抓住公信力這條主線,做好社會發動、組織設計好慈善項目的實施和培育慈善文化三項工作。公信力是慈善機構的生命線,直接關系到慈善機構的生存與發展,抓住公信力要做到公開、公正、透明。對善款善物的使用、分配、經營等全過程,包括慈善的自身管理,都要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每一個慈善項目的選擇,每一筆善款的發放,每一件善物的使用,都要處以公心,不徇私情。建立嚴格明確的規章制度,要向社會公示,尤其是慈善組織的財務管理和善款善物的管理發放,一定要做到透明,堅決防范慈善運作中的腐敗問題,保證善款善物的安全,增強捐贈者的信心。

  方存忠說,我們的社會不缺少善行義舉,而是缺少讓善行義舉得以閃光的機會;我們的社會不缺少慈善美德,而是缺少將慈善美德弘揚光大的濃厚氛圍。所以他建議廣大媒體既宣傳大慈善家也要廣泛宣傳貧微善舉,喚起更多人的慈善意識,讓慈善走進每個人的心田。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