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國首例綠色熒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今年1月成功產下的11頭豬崽中,又有2頭豬崽被確認具有綠色熒光遺傳特征,從而使這窩豬崽中『熒光豬崽』總數由2頭增加至4頭。郭俊峰 攝
東北網4月24日訊 據估算,生物產業的市場規模將加速擴大,到2020年,全球生物產業產值將達到30000億美元;在21世紀20年代左右,生物產業將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產業或戰略性支柱產業,繼信息經濟之後,人們將迎來下一個經濟時代:生物經濟時代
開發治療癌癥、糖尿病、遺傳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基因重組蛋白類藥物、抗體藥物;培育抗病、優質、高產的水稻、小麥、蔬菜等的新品種,改良奶牛、肉牛、現有豬種;選育抗逆能力強的防護林、經濟林、速生工業用材林等新品系;實現農業生產鏈與生態鏈緊密結合,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改良鹽鹼地、荒漠化土地、森林、草原、濕地等退化生態系統,加大生物多樣性,特別是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與恢復……
這些美好願景的實現,都離不開生物技術的支橕。
*發達國家決勝生物經濟
生物產業對解決人類社會發展中面臨的健康、糧食、能源、資源、環境等重大制約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生物產業正在成為當今世界經濟中迅猛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被發達國家作為搶佔21世紀國際經濟技術新制高點的戰略性產業。美國作為生物醫藥的發源地,無論在經費投入、產品開發研制,還是在產品生產和市場銷售上,都居於國際領先地位,其開發的產品和市場銷售額均佔全球70%以上。
據哈藥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冷國慶介紹,就生物醫藥業而言,在國際上主要集中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美國作為生物醫藥的發源地,無論在經費投入、產品開發研制,還是在產品生產和市場銷售上,都居於國際領先地位,其開發的產品和市場銷售額均佔全球70%以上。近十年美國累積用於生物技術新藥產品開發的費用達1000億美元。2005年全球生物技術產品市場份額達到3萬億美元,預計2020~2030年,全球現代生物技術產品總銷售額將超過15萬億美元,甚至更大。屆時,生物產業將進入快速成長期。從2020年開始,生物產業將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產業或戰略性支柱產業。2000年5月22日,美國《時代》周刊撰文指出,我們現在正處在信息經濟時代的中期,從開始到完成,大約將持續75年到80年,到21世紀20年代晚期結束。接著,人們將迎來下一個經濟時代:生物經濟時代。
我國對生物產業的發展也高度重視,在《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將生物產業作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迎頭趕上的重點領域。去年,國家發改委頒布的《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中提出,『將生物產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國內生物產業要在2010年形成8000億元的規模。
*黑龍江省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發展生物產業是解決黑龍江省在可持續發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的迫切需要。
東北林業大學校長楊傳平介紹,黑龍江作為我國林業大省,長期以來,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木材以及相關林產品,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近些年來,由於森林過度采伐,導致可采資源銳減,林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黑龍江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生物產業的興起和快速發展,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機。
綠色產業是黑龍江省經濟的一大特色,黑龍江省綠色食品基地面積和產品總量居全國第一位。但綠色食品仍需解決農藥、化肥殘留等問題。黑龍江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長、省生物工程學會秘書長沙長青說,利用生物技術可以解決這一難題,生物農藥和生物肥料具有安全、有效、無污染等特點,通過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的研制和廣泛使用,黑龍江省綠色產品的品質將不斷提高,有助於打破發達國家設置的『標准壁壘』,增強黑龍江省綠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在實施『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進程中,為黑龍江省外向型農業尋找有效的發展途徑。
黑龍江省是國家重要的畜牧業基地,但伴隨大型牲畜存欄數量的增加,牲畜糞便排放總量已超過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如果采用生物技術方法,可以變廢為寶,不僅解決環境問題,還可解決能源問題,這將對黑龍江省生態環境的恢復和保護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據介紹,近十年來,全球生物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產值以每5年增加2倍的速度增長,很多國家生物產業增長速度超過30%,約是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的10倍。很多學者預測,生物產業必將超過信息產業,產業規模大約是信息產業的10倍。
黑龍江省作為生物質資源儲量豐富、科技基礎較好的省份,應抓住難得的機遇發揮優勢,加快發展生物產業,搶佔先機,擴大市場份額。使其對黑龍江省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產業結構的調整、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生態環境的改善產生重大拉動作用。
去年,全省生物領域198家生物企業實現產值242億元,如果算上黑龍江省優良農業品種產業實現產值,全省生物產業產值已經達到了300億以上。黑龍江省計劃到2010年,全省生物產業總產值力爭達到800億元,約佔當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的20%,佔全省GDP比重達到8%,成為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