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4日訊 又是一年小昇初,又是一年的擇校大戰。3月26日,哈工大附中在其網站上打出今年小昇初初一招生計劃,並在省內媒體刊出招生通知,隨即引來大批家長的電話或登門諮詢。而哈爾濱市一些知名中學的招生工作雖然沒有如此大張旗鼓,但也是暗流湧動,家長們不停地索取一些熱門學校的招生簡章,然後不停地穿梭於各個學校的考場之間。或是紛紛托關系找門路,或是根據自家孩子所學的專長來對口一些名校招收特長生的條件。
為了讓孩子能夠進名校,許多家長費盡腦汁。『與其說是給孩子擇校,倒不如說是考驗家長的能力。』一位家長說。
大多數家長有擇校願望
時下,哈爾濱市學生家長的擇校目標主要集中在69聯中、風華中學、17中、松雷中學、哈工大附中等一些學校。
據了解,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乾訓課題組去年6月披露的一份對本區『小昇初』擇校現狀的調研報告顯示,選擇『小昇初』擇校的家長比例達到66%。
調查顯示,擇校生家長學歷層次、自身素質及修養相對較高,對孩子的期望值較高。其家庭年收入多穩定在4萬到10萬元。
『哈爾濱市雖然沒有這方面的調查數據,但是根據這幾年的情況來看,哈爾濱市家長為孩子擇校的比例也應該很高,其家庭群體的層次也比較高。』22日,黑龍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潘顯華對記者說。
近日,記者在哈爾濱市幾所小學采訪了一些前來接送孩子的家長,他們普遍認為,給孩子選擇好讀書的學校無疑是其成長的關鍵之一。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他們都會給孩子擇校。也有部分家長認為,名校的環境和硬件雖然重要,但是關鍵在於孩子本身,普通學校也一樣造就人纔。
考試就像趕場一樣
還沒進入4月份,家住哈爾濱市道裡區的徐女士就開始著手辦理兒子上初中的事。徐女士家戶籍所在對口學校是一所普通中學,可徐女士並不想讓兒子上。於是從3月開始,她就不停地奔走於哈爾濱市幾所熱門中學打探消息。目前已經拿到了3所她認為不錯的學校的招生簡章。但是,對於能不能被錄取,徐女士的心裡沒有底。
徐女士說,雖然教育部門規定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招生中不能采取考試的形式來錄取新生,但是她還是讓孩子開始做復習的准備。『因為這些學校都明確要求要對孩子進行綜合素質測試,而且還劃定了測試范圍,現在,孩子一方面要學好小學階段最後的課程,還要抽出時間復習兩個版本的教材,真是太累了。』
市民張先生說,每到雙休日他就到哈爾濱市幾所熱門校諮詢,領取招生簡章,甚至打聽測評內容,生活都亂了套了。
一位已經拿到4所學校招生簡章的家長告訴記者,進入4月份以來,他孩子那個班上總有孩子請假到各個學校趕考,學習也學不消停。
而去年4月份曾經陪同女兒到紅旗大街某民辦名校考試的周女士對記者說,考試那天可以說是人山人海,大約有2000多名學生。考試結束後,在門口停著3輛大客車,是某中學用來接送考生的,又有一批家長、孩子坐上了大客車,參加下一輪的考試。
不學奧數吃虧了
『沒有職務,沒有證書,沒有參加什麼競賽,學習成績也不優秀的「四無」學生會第一撥被淘汰。』采訪中,哈爾濱市某熱門中學的一位老師指明了觀點。
她對記者說,對於名校而言,面對著蜂擁而來的家長,在上級規定不能考試的情況下,不可能滿足每一位家長的願望。所以先第一撥篩選,然後進行一些類似於考試形式的綜合測試,那麼,如何在第一撥篩選中迅速鑒別出優秀的、聰明的孩子?讀報名材料成了選拔的主要方式,三好肯定是一條標准,市級的區級的三好學生應該是優秀的,校級的三好也成。大隊長、中隊長、中隊委的工作能力肯定不錯。沒有這些拿到各級的證書也可以算作好學生,什麼公共英語一級二級,奧數『迎春杯』、春蕾杯作文競賽一、二、三等獎,市區級的證書都可以證明你的優秀,都在錄取的分數統計上佔據重要分值。
哈爾濱市市民陳女士至今為女兒沒有被名校錄取感到自責。她說,孩子從小也報過這類班,兩年前,政策說『小昇初』不能再以奧數成績為選拔依據,她就停了孩子的奧數班;去年政策又規定,小學生不能再參加公共英語等級考試,她又停了孩子的英語輔導。然而,直到孩子『小昇初』的關鍵時刻,她纔發現,以這類『證書』為標准的選拔模式不但沒變,反而愈演愈烈。相信政策的她,卻因孩子沒考取任何『證書』而陷入了被動。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於『奧數』及各種競賽證書成了進入名校的敲門磚,許多家長仍然不顧孩子的興趣和智商,強行為他們報『奧數』班、作文加強班等各類培訓班。
擇校加重家長的負擔
『費盡腦汁,說破嘴、跑斷腿,我終於把孩子送進了名校,現在非常輕松了,想想去年這個時候,我不知道怎麼過來的。』22日,看到同事為了孩子進名校整天東奔西走,如今孩子已經在哈爾濱市一家名校就讀初一的家長薛永明一臉輕松地對記者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哈爾濱市初中名校的擇校費為6000元一年,四年就是2.4萬,如果再算上辦入學的人情費,差不多得達到3萬元。
『就是花錢把孩子辦進了名校,其他的事還得操心。』這幾天,居住在哈爾濱市道裡區的姜先生正在哈爾濱市花園街一帶租房子,他的兒子去年被位於花園街附近的一所名校錄取了,但是上下學接送實在太不方便,而且早上5點鍾就得起來,今年姜先生決定在附近租一套房子居住,免得孩子勞頓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