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污染加重魚類減少 美麗松花江畔百年漁村正在消失
2008-04-26 09:32:31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哈爾濱4月26日奧運專電(記者牛琪 高增雙)『漁村?現在漁民越來越少,這裡早不是什麼漁村了。』松花江北岸牛家甸,被問及漁村時居民幾乎眾口一詞。這個曾以打魚為生的百年村落,只留下數十艘停在河灣裡的舢板船,以及靠在牆邊廢棄的木槳。

  4月8日,松花江全線開江,而江上難覓漁民。松花江邊的哈爾濱市松北區松浦鎮以前一直有『魚米之鄉』的美稱,『但現在松花江畔純粹以打魚為生的漁村已經不復存在。』松浦鎮政府辦公室主任楊俊德說。

  『哈爾濱』,一說來自『哈魯濱』,滿語意為『漁網』。據說數百年前,附近一帶是滿人一大捕魚區,漢人稱之為曬網場。直至上世紀初,哈爾濱在人們眼中仍是松花江邊的一個漁村,水美魚豐的松花江也成為哈爾濱的象征。

  而自20世紀80年代後,隨著松花江流域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曾經的美譽卻逐漸變成一種尷尬。

  據哈爾濱市農委漁政處統計,哈爾濱市區江段內目前登記在冊的漁船僅為400餘條,這個數字仍在逐年縮減。『水污染後魚類減少是漁村消失的重要原因。』漁政處處長張瑞祥表示。

  作為中國東北地區的大淡水漁場,全長1900公裡的松花江曾每年供應鯉、鯽、鰉、哲羅魚等達四千萬公斤以上。而由於水資源污染,以及在魚類繁殖期的過度捕撈,這些景象正逐年遠去。

  『松花江越來越「瘦」,魚卵的生長被嚴重影響,工業污染的加重進一步惡化了魚卵的生長環境。』據黑龍江省農委漁政處負責人介紹,松花江流域大型經濟魚類已很少見,相比黑龍江和烏蘇裡江流域,松花江的魚類生存狀況更不容樂觀。

  『靠打魚已經養活不了一家人了,』牛家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年男子說,『漁民紛紛改行,有些已承包了土地。』

  作為哈爾濱的母親河和中俄的跨界河流,給『疲憊』的松花江『減負』已成為人們共識:中國已將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納入『十一五』發展規劃,116個松花江治污項目2008年將全部開工;為保護產卵期魚類,今年5月25日到7月10日被列為禁漁期;市民也提出不吃『開江魚』的倡議,共同保護松花江。

  如今,外來務工人員逐漸成為牛家甸居民,哈爾濱松花江畔的漁村也即將成為歷史記憶中的一塊拼圖,但松花江的希望並沒有失去。『盡管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景象很難重現,但隨著保護力度的加大,松花江肯定會越來越好。』張瑞祥說道。

責任編輯: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