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8日訊 『如果你還能在教室裡擺下一張凳子,我就讓你的孩子來上學。』哈爾濱市的張先生至今還記得去年辦理兒子初中入學時,哈爾濱市一位名校校長對他說的話。哈爾濱市一些名校一個年級十多個班,一個班級六七十名學生。而普校生源卻年年萎縮,個別優秀老師跳槽調走。同為校長,每年入學時,名校校長犯愁有人找,普校校長犯愁生源少。
名校人滿為患
23日17時,哈爾濱市居民楊女士的女兒一回到家,便向媽媽發牢騷說,學校學生太多,操場面積有限,老師怕他們初一新生出意外,課間十分鍾不讓出教室。
楊女士女兒所在的學校在哈爾濱市是著名初中,20年前只有18個班,現在發展到60個班,最多時一個班有80多名學生,現在一班近60人。
人滿為患,活動空間明顯不足,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班額超標對中小學教學模式帶來的影響更為嚴重。哈爾濱市某名校一位老師對記者說,有的老師為了追求整齊劃一的效果,連舉哪只手、舉手的高度和姿勢,都作了嚴格規定。『如果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做到隨心所欲,張揚個性,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一節課。』這位班主任說。
一些家長反映,一個班的學生太多,老師的教學負擔很重,於是一部分老師的責任被轉嫁到學生或家長身上。
比如學生作業批改不過來,就讓學習好的學生幫助批改,有的老師還要求家長每天給孩子輔導功課、檢查作業、簽字。
一位家長懮慮地說,當初千方百計為孩子選擇了這所名校,實際上由於班裡學生太多,老師只能重點關注『兩頭』的學生,也就是『尖子生』和『後進生』,根本顧不了大部分學生。
名師紛紛跳槽到名校
與名校超負荷運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許多普通學校正在承受著另一種痛苦:由於硬件不達標,軟件不突出,陷入『薄弱——吃不飽——更薄弱』的惡性循環,生源逐年減少。
在哈爾濱市道裡區一所學校,記者看到學校的教學樓很破舊,教室內的桌椅傷痕累累。看不到在一些條件好的學校常見的電視、投影儀、電腦等教學用品。操場上的體育設施也都鏽跡斑斑。『學校的校捨多年沒有維修粉刷。現在學生交的學雜費連學校正常的支出都不夠,更別說改善辦學條件了。以前學校僅有的幾名優秀教師相繼調走。看著同樣天真爛漫的孩子,卻享受不到平等的教育。作為教育工作者,心裡十分難過。』采訪中,該校校長很無奈地對記者說。
在采訪中居民也紛紛反映:『這所學校條件太差了,只有一座破舊的教學樓,一個小操場,好老師也留不住。小區裡有點本事的家長大都把孩子送進名校,實在沒辦法纔把孩子送到這兒來。』
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一所於1970年建立的中學,原來也是哈爾濱市比較好的初中學校,但隨著各名校的紛紛崛起,它的名氣日漸衰落,24日,該校校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生源萎縮,每年都遞減六七十人。』
名校校長好難找
『這個時候找名校的校長簡直太難了。』24日,哈爾濱市某單位的李先生對記者說。李先生的女兒今年昇初中,為了進名校,他通過關系找到了一名認識某名校校長的有關部門領導,然而李先生去了學校幾次,門衛聯系後都說校長不在,打校長的電話還關機。
一位知情人向記者透露,每年到昇學這個時候,也是許多名校校長最為煩惱的時候,熟人、親屬、同學、領導、上司、只要是能和校長本人有聯系的、都不停地找他,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讓孩子進入他所在的學校。
采訪中,哈爾濱市某名校校長坦言,『每年到這個時候,我簡直應付不過來,最怕認識的人找我。沒辦法,有時候就告訴門衛我不在,或是關機。』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普校的校長到這個時候最為鬧心,24日,一普通初中校長對記者說,『就擔心對口小學的學生上名校,那樣我們的生源就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