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省建規模母牛繁育基地需政府助力
2008-04-30 10:54:2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朱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30日訊 阿什河牛場場長李萬學,是黑龍江省供港肉牛第一人。每年向香港出口肉牛3000多頭。面對母牛危機,去年他在農發行資金的扶持下,增加200多頭自繁母牛,使自繁母牛數目增加到了700多頭。他說,要是單靠自己的資金能力搞不了母牛繁殖,肉牛供港指標就很難完成。

  黃金時期應確保產業安全

  據了解,世界肉牛市場已經從幾年前瘋牛病陰影下走出並在不斷恢復。我國肉牛行業出口規模將不斷擴大,國內需求旺盛,牛肉價格將以持續上昇為主要趨勢,目前肉牛養殖已經進入黃金季節。黑龍江省從2005年至今,肉牛養殖、出欄量逐年增加,哈爾濱市幾年來情況也是如此。

  據黑龍江省肉牛養殖專家、東北農業大學教授張永根介紹,畜禽養殖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行業發展受市場因素影響較為明顯。此前在我國發生的生豬、奶牛產業危機就源於市場因素,但究其根源,危機均源自母牛繁育環節。在我國山東、河南等地肉牛養殖業也有過這方面的教訓。據了解,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山東、河南等省份肉牛養殖業迅速發展,存欄數高達近千萬頭。後來,由於市場情況發生了變化,造成了產業鏈條中母牛繁殖環節出現了問題,導致產業急劇萎縮。

  就目前情況而言,肉牛的產業鏈條中農戶飼養環節和企業加工環節相對利潤較高,而母牛繁殖環節成本較高利潤又相對較低,所以面對肉牛市場價格的持續上漲,飼養農戶趨利大量拋售母牛。他介紹,現在黑龍江省大部分母牛繁育為散養,成本高、風險大,所以說在整個產業鏈中母牛繁育環節最易破損。

  為此他呼吁,維護產業安全是肉牛產業發展的基礎,而維護產業安全首要是保證母牛繁育。

  龍頭企業建規模繁育基地

  阿什河牛場場長李萬學是為數不多的自繁母牛的養牛戶,他說:『沒有辦法,買架子牛成本太高又保證不了數量,我是被逼著搞起繁育基地的。』

  據業內人士介紹,搞母牛繁育就目前情況來看屬微利經營。賓西牛業董事長賀志雲講:『企業單獨搞母牛繁育不光賺錢少而且風險很大,市場稍有波動就有可能賠錢,但這東西不搞肯定不行。』

  黑龍江省著名經濟研究學者宋魁,對維護產業安全有著頗深研究。他介紹,產業鏈條中一般都存在或階段性存在某個環節是較低利潤狀態,但此環節在產業鏈中舉足輕重。解決辦法一般為環節中獲得利益較大同時也是對較低利益環節依賴較大的企業,承擔經營低利潤環節,保障自己整個經營利益。

  由於母牛繁育環節的制約,目前哈爾濱乃至省內一些較大型屠宰企業,均萌生了建立規模母牛繁育基地的想法。

  賓西牛業董事長賀志雲頗有感慨:我這個『牛老大』也被市場上了一課,太有感觸了,現在我纔真正理解什麼是市場,保證產業安全的重要性。

  目前,賓西牛業已經有了一個建立萬頭母牛繁育基地的具體構想。賀志雲說,現在看來,龍頭企業建繁育基地責無旁貸而且勢在必行。

  政府支持為企業破解資金瓶頸

  據了解,肉牛養殖屬高投入高產出行業,龍頭企業流動資金壓力很大。像阿什河牛場每年3000頭規模的養殖場,流動資金就達3000萬元。李萬學說每年壓力最大的就是資金。

  而賓西牛業作為黑龍江省的行業龍頭老大,每年流動資金佔用量近8000萬元。董事長賀志雲介紹:建母牛繁育基地想法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但最大的困難就是資金問題,對於幾千萬的投入企業有些力不從心。

  東北農業大學教授張永根也談到了自己的困惑:企業建立規模母牛繁育基地,資金問題是瓶頸。光靠企業根本不可能承受。

  經濟研究學者宋魁表示,在某個地區某個產業出現問題或危機時,地方政府應主動組織應對。國外許多成功做法就是政府扶持企業,由企業來補牢產業鏈條中的薄弱環節。美國畜牧經濟的成功經驗就是產業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其中的關鍵就是哪個環節出現問題,由行業協會出面提出解決辦法,政府在各方面給與支持,從而保證行業健康發展。

  面對產業危機,賓西牛業董事長賀志雲在擔心的同時也在積極應對。他介紹,企業已抽調專人就肉牛產業安全方面問題進行調研,並對萬頭繁育基地建設進行籌劃。他說,建繁育基地是企業的責任,希望政府能夠給企業一些支持,破解困擾行業發展的資金瓶頸。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