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20個專業5300名學員 專家遠程授課農民家門口學技
2008-05-08 09:51:4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博 趙宇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8日訊 在沒有親見時,或許你很難想象,山溝溝裡的農民看著投影儀放出來的片子,學會了一整套新技術,並且還用這些新技術找了活兒,賺了不少錢。這就是遠程職業教育帶來的變化。

  建一座沒有圍牆的職業技術學校

  發展遠程職業教育的動因基於兩個矛盾——勞動供求總量矛盾和就業結構矛盾。城鎮就業壓力加大和農村勞動力轉移速度加快相繼顯現,新增勞動力就業和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互相交織,此種情況之下,千千萬萬農民為了獲得出門打工的『資本』渴盼學文化、學技術。發展可以面向農村的遠程職業教育成了當務之急。

  省教育廳專門針對遠程職業教育做了可行性調查,調查顯示:目前黑龍江省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僅為44%,其中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僅佔高中教育階段在校生總數的39%。僅黑龍江省每年就有25萬以下的初高中返鄉人口沒有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省教育廳職教處處長張志強告訴記者,面對這種現實,省教育廳2006年啟動了遠程職業教育項目,當年8月對選定專業的教師進行了培訓,並決定對拍攝條件比較成熟的黑龍江曙光職業技術學校的汽修專業和黑龍江省商務學校的市場營銷專業進行教學樣片試拍。

  張志強說,我們就是要辦一所沒有圍牆的職業學校,將城市優質教育資源與農村共享,探索一種全新的農村職業教育模式,從而解決農村新增勞動力接受職業教育的問題。我們招生的對象是初高中畢業生,但主要針對還是農村返鄉青年、新增勞動力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包括初中輟學生)。遠程職業教育實行的是彈性學制,它很好地解決了學員半工半讀的問題,農民可以在農閑時學知識,農忙時用知識。遠程職業教育的數字多媒體教材還可以讓學員在沒聽懂的情況下反復看、反復聽,提高學員熟練掌握知識的能力。目前我們將遠程職業教育的學制定為3年,其中『一年在鄉鎮通過課件學習,一年在城市職業學校持續學習,一年在企業頂崗實習』。目前,我省已開設了20多個專業的遠程職業教育課程,2007年首次招生,就招收了5300名學員。到2010年我省將面向農村地區重點建成35所左右辦學條件較好、特色鮮明、集學歷教育和非學歷培訓為一體的多功能縣級職教中心,力爭實現到2010年中等職業學校年招生達到17萬人左右,與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

  『出走』農民回家補課

  教育層次豐富多樣,農民受教育程度呈現顯著的差異性,多層次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為農民提供了多種教育服務。系統的農業現代化所需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和教育,令許許多多的農民獲得了致富的力量,維權的利器。

  沒有圍牆的職業技術學校什麼樣?記者18日一早專程乘車到安達市的遠程職業教育點去一看究竟。安達市共有17個鄉鎮,其中12個鄉鎮都設立了遠程職業教育學校,目前共有839名在籍生。這些遠程職業教育學校全部都設在鄉鎮中心校中,並借助於中心校的多媒體教室上課。

  安達市臥裡屯鄉是個地少人多的小鄉鎮,傳統農業發展空間有限,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和輸出一直是個難題。臥裡屯遠程職業學校校長葛長義告訴記者,以前這裡多次開辦過農民短期技能培訓班,雖有一定效果,但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農民不僅想系統地學技術,還想通過學技術最終考取技術資格證書。

  臥裡屯鄉中心校乾淨整潔的多媒體教室中,遠程職業教育的學員正在聚精會神地看著通過投影儀放出來的課件。邵會明便是其中的一個學員,他是臥裡屯鄉東清村的村長,曾經帶著村上的8個壯勞力去省城闖天下。到了城裡,他們纔知道,光是自己有點焊接技術可不行,城裡人看的是技術資格證,沒證根本沒人敢聘請你。這次聽說鄉裡辦了這個班,畢業後還能獲得職業資格證書,趕忙報了名。學習一年,邵會明收獲不小,學會了如何看圖紙、畫圖紙。他說,以前打工,看不懂圖紙,根本不知該下多少料、該怎麼乾,這回好了,自己的問題全解決了。在邵會明看來,遠程職業教育這種方式特別好,強過他以前在公司裡參加的培訓,因為教學片比老師在黑板上寫的板書更形象。聽說上海那邊現在技術工人奇缺,月薪能達到3500元,邵會明打算學成後,領著同村人直奔上海。

  身穿校服的農民正在觀看多媒體課件。記者趙宇清攝

  臥裡屯鄉龍山村的高建華已經在大慶石化總廠找到了工作,就因為沒有技術資格證,每月他要比有證的工人少賺1000多元。高建華乾活兒的技術都是他偷師學來的,他總覺得不夠系統化。前幾天,工廠裡有人無證操作,出了事故還死了人。為了安全起見,他決定還是要先讀書拿個證纔行。

  遠程職業教育專業的選定也完全是依照農民的需求。安達市吉星崗中心校校長劉立莉說,近3年鎮上改造了7所學校,外地工程隊承包了工程後,想在鎮上找有證的技術工人竟然找不到,沒證的工程隊又不敢用,所以即使會瓦工技術的人也只能掙力工的錢。幾次工程下來,很多農民都萌生了想要學建築這行的念頭。於是,吉星崗中心校就根據農民所需確立了民用工業與建築這一專業。報名時,場面相當火爆,十幾天內有700多人報名,最後學校只得通過考試錄取了80人。

  對致富技術的渴望令農民在上課時分外認真。記者趙宇清攝

  考進了吉星崗的遠程職教學校,湯福文學得特起勁兒。他說,現在到處都在蓋小廠房,他以前做過兩年瓦工,特別想以後能出去做個小工頭。他的一個朋友就是在青島做小工頭兒,一年能賺30萬。朋友跟他說,等他學成後,也為他聯系一份這樣的工作。

  除了專業技能外,農民還在遠程職業教育的學習中得到了許多新收獲。陳曉磊高中畢業後,兩年都沒找到工作。雖然他學的是民用工業與建築,但他在遠程職業教育的公共課中學會了常用計算機應用軟件的使用。由於他在班裡成績突出,鎮上的派出所、銀行總來找他找文件、做表格,不到一個月,他就賺了3000多元。但陳曉磊的抱負還不止於此,學會了建築制圖後,他還要帶領著村裡的小兄弟們到大慶去開間建築公司。

  42歲的魏春剛說,他通過遠程職業教育不僅學到了如何致富,還學到了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以前有的農民進城打工,要不到打工錢,不知該到哪裡說理,就用跳樓這種蠢辦法來表示抗議,其實這吃的就是不懂法的虧。

  專業設置與實訓方法仍在探索中前行

  就目前來看,遠程職業教育尚處於一種探索前行的階段。絕大部分遠程職業教育網點都『寄居』在鄉鎮的中心校中,而中心校的硬件設施還不能與專業的職業技術學校相比。辦學硬件成了制約遠程職業教育迅猛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正因如此,專業設置過於單一、實訓基地難尋等問題纔會相繼顯現

  作為新生事物,遠程職業教育的發展也面臨著許多難題。首先學生的實訓基地就是個大問題。職業教育最重實訓,但遠程職業教育在農村依托的絕大部分都是鄉鎮的中心校,中心校中根本沒有實訓基地。為此,教育部門也想了不少辦法。安達市教育局副局長徐曉明說,中本鎮原本要建8立方米的沼氣池,在我們的積極爭取下,這個8立方米的沼氣池變成了100立方米。並且我們還與政府達成了協議,沼氣池由農口建,但是我們的學員實訓時可以用。

  臥裡屯鄉遠程職業技術學校聯絡了大慶日月星集團、乙烯化工總廠和本鄉的3個個體電氣焊接修理部作為實訓基地,這些地方都離鄉中心校很近,學員不用花路費和宿營費就能完成實習。而在臥裡屯中心校即將擴建70萬平方米的藍圖上,也已為其標出了興建實訓基地的位置。今年,臥裡屯中心校還為我省一家復合肥廠培訓了70名技術人員,學校打算充分利用起平時培訓的這些資源,為學員再拓出一片更廣闊的實訓基地。如果效果好,這個學校還打算嘗試今後讓遠程職業教育實現人纔的訂單式培養。

  吉星崗鎮的做法很有意思,學校裡先是為學生闢出了一間小屋,記者看到小屋裡擺上了沙子、紅磚和一些做土建所需要的工具,據說這就是學員實習初期的『小課堂』。而實習中期,學校將選出技術水平高、操作能力強的學員為鎮上的中小學維修或新建廁所。到了實習後期,這所學校還想為學員聯系工程隊,讓學員走上真正的工作崗位。

  其次,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遠程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也面臨著一些難題。記者所去的臥裡屯鄉和吉星崗鎮兩個鄉村遠程職業教育學校,目前都只開設了一個專業,這令學員在報名時沒了選擇的餘地。劉鐵剛在大慶開發區一家公司做項目經理,其實他最想學的是建築專業,但是他所在的臥裡屯鄉第一期的遠程職教班只有焊接專業。而吉星崗鎮的農民也面臨著相同的情況,一些農民想學種植和養殖技術,但是吉星崗鎮去年只開設了民用工業與建築這個專業,今年纔開設了養殖班。

  為什麼不多開設一些專業?安達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遠程職業教育是個新生事物,以前沒搞過,頭一期只能摸索著來。現在鄉鎮裡所開設的這些專業都是校方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和與農民座談等方式,集中大部分農民的意願而選定的。有的專業,雖然也有農民想學,但人數太少,開不了班。如果以後報名的人數多了,他們肯定還會考慮增設更多的專業。

  負責提供課件的中德遠程應用技術學校的工作人員說,學校正在研究將48個課件掛在網上,讓學員在學習專業課的同時也可以輔修其它感興趣的課程。並且下一步,學校還想與教育部門研究,看看能不能讓遠程職業教育的學員獲取雙學歷。

  數字鏈接

  『十一五』期間,我省將為社會輸送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60萬名以上、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35萬名左右;培訓農村勞動力1000萬人次左右,開展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培訓200萬人次;培訓企業在崗職工300萬人次,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100萬人次,創業培訓15萬人;對每年25萬名左右農村回鄉的初高中畢業生進行全員培訓等,以解決農村人纔嚴重短缺和勞動力素質不高、生產一線勞動者素質偏低和中高級技能型人纔短缺的問題。

  『十一五』期間,我省將實施8項工程,大力加快職業教育發展。各地市要重點辦好1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和若乾所中等職業學校,在大中城市重點建設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35所左右,在縣(市)重點建設職教中心學校35所左右,全省建設示范性高等職業學院10所左右;全省將建設70個裝備水平較高、資源共享,集學生實訓、教師培訓、技能鑒定、技術服務、生產經營為一體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實施遠程職業教育建設工程。重點扶持30所中、高等職業院校開發50個專業150項課件,實現網上職業教育資源共享;重點建設10個與我省職業院校骨乾專業相適應的職業教育教師培訓基地,每年培訓專業課和實習指導教師2500人次,培養200名專業技能操作能手。到2010年,職業院校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必須獲得相應專業技術職稱或職業資格證書,力爭『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60%左右。

  每年為社會輸送12萬名左右中級技能人纔、7萬名左右高級技能人纔。到2010年,實現技能人纔初中高比例為3.5:4:2.5的基本合理的格局;每年培訓農村勞動力200萬人次左右,推廣農民增收致富技術和項目50個以上,重點培養培訓一批經紀人和信息、營銷、科技等方面骨乾。繼續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5年內達到村村都有1名大學生和10名左右中職或高中畢業生;重點建設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150個,每年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40萬人次、轉移培訓貧困戶勞動力7.2萬人。每個鄉(鎮)要重點辦好1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或綜合中學。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