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9日訊 2006年,哈爾濱市道裡區政府針對哈爾濱市《城市集中居住區娛樂場所擾民噪聲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開展工商、環保、文體、公安聯合執法,取締了17家噪音擾民歌廳;2007年,哈爾濱市道裡區文體局、公安局以及工商局三部門再次集中整頓此類現象;2008年,道裡區工商、環保兩部門仍在繼續清查無照黑歌廳。然而,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從2006年就被列入黑名單的無照歌廳至今仍在居民區營業,被擾居民質疑:『四個部門咋就管不住一個黑歌廳?』
居民投訴記者調查
道裡區經緯九道街居民近日向記者反映,他們居民樓地下室一個黑歌廳每天下午開始營業,一直到半夜甚至凌晨還在唱。歌聲清晰可聞,甚至能聽見歌詞。經緯工商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數年前這裡就是一個以飯店名義對外營業的歌廳,後經公安部門打擊後消失,變成了飯店,最近又變成擾民歌廳。
8日,道裡區民安街居民黃女士向記者訴苦,居民樓一樓的如夢歌廳、紅苑歌廳開業數年,『黑天白天地唱,我家上有老、下有小,怎麼受得了?』黃女士表示,居民曾多次向環保、工商等部門舉報此歌廳無照經營,幾個部門屢次來查處,但至今歌廳仍然『歌聲嘹亮』。
記者調查發現,道裡區很多黑歌廳分布在居民區內,居民針對此類歌廳擾民現象一直在向環保、工商等部門投訴,有關部門也一直在處理,可是,黑歌廳卻一直在營業。
主管部門如是說
環保:黑歌廳無處罰主體
針對黑歌廳擾民問題,8日記者來到道裡區環保局,在這裡看到了道裡區政府在2006年3月針對17家娛樂場所噪音擾民問題的會議決定,其中仍在開業的『如夢歌廳』、『紅苑歌廳』等歌廳在取締之列。據姚局長介紹,《哈爾濱市城市居民居住環境保護條例》第十七條規定:『在居民樓內禁止開辦產生噪聲、振動的機動車修配廠、印刷廠、加工廠、飯店、歌廳、舞廳、酒吧等經營項目。已經開辦的,應當由環保部門責令限期采取防治措施。』當年發現17家此類歌廳有15家屬無照經營,應予以取締或停業,於是工商、環保、文體、公安聯合執法對17家歌廳進行取締(或停止營業),並決定在取締或停業期間,由工商、公安對此進行檢查監督,確保不出現擅自違規開業的情況。
因為擾民歌廳無照經營,沒有可供處罰的主體,所以環保局對沒有辦理營業執照的歌廳無法直接處罰。
工商:各部門執法有交叉
在道裡區工商局,辦公室張主任答復說,幾個部門在執法上有交叉,工商部門只能進行申斥罰、財產罰和行為罰(限定經營活動),如果被處罰主體拒不執行,只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工商部門沒有強制力進行人身罰(限定人身自由)。目前仍找不到好辦法根治此類問題。
公安:只能配合無權查處
記者在道裡區公安分局了解到,2007年3月,道裡區文體局、公安局以及工商局三家部門聯合『地毯式』清查,多家無照黑歌廳被整改,第一家檢查的『夜都歌廳』沒有任何證照,執法人員當場下達了『經營秩序整改通知書』。接下來,檢查人員連續走進多家歌廳,接連發現金色海洋、夜精靈、海洋3家歌廳均屬於無照經營,依次下發了整改通知。記者發現,其中『夜都歌廳』也在2006年3月取締的17家娛樂場所噪音擾民名單之列,當年就被取締過,可是這家黑歌廳仍然在第二年再次被『查處』。民警對此表示很無奈,稱只能其他部門前去取締,無權直接處罰此類無照擾民歌廳。
文體:
責令整改容易被鑽空子
對於擾民黑歌廳,道裡區文體局一直在查處。衣副局長介紹,以前哈爾濱市一些歌廳都很小,防火手續不健全,一般不發照或只有臨時執照,所以產生了無照經營問題。但是,如今《哈爾濱市城市居民居住環境保護條例》規定居民區周邊不允許開設歌廳,所以此類黑歌廳變成歷史遺留問題,文化部門發現此現象無法具體處罰,如果下達責令整改通知,容易讓歌廳鑽空子,誤認為其整改後可以直接開業。事實上,居民區的黑歌廳不用整改,必須直接取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