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1日訊 4月28日,正在進行哈爾濱市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尚志市文管所,對位於亞布力鎮的一處古洞穴進行了試挖掘作業,發現了古陶片等物器,並命名該洞穴為『東山洞穴遺址』。5月8日,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關人員經試挖掘作業、對古陶片鑒定等,基本認可該洞穴內陶片、人類活動痕跡為戰國兩漢時期,屬『團結文化』西沿遺留物。
據尚志市文管所副所長鄧樹平講,2000年,他在尋訪古遺跡(址)時偶然發現了這處洞穴,隨即被這處神秘的洞穴吸引住,至今年他已先後6次進洞踏查。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開始後,尚志市文管所所長、尚志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何樹嶺決定,對該洞穴進行試挖掘作業。在對古洞穴口試挖掘作業中,考古工作者發現了部分人類活動痕跡、遺留物,並在洞穴周邊發現了10餘處同一時期遺址。經過考證,鄧樹平認為,這處古洞穴為戰國兩漢時期的,文化類型歸屬於『團結文化』。據鄧樹平介紹,根據史料記載,『團結文化』分布在俄羅斯遠東及黑龍江省東南部地區,以張廣纔嶺為界,西側未出現過『團結文化』。
尚志市文管所將發現『東山洞穴遺址』的情況上報市文物管理站及省文化廳,5月6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有關負責人帶隊進駐亞布力,8日,趙永軍博士帶隊進洞實地考察,並對洞內洞外試挖掘作業。在采集的文物標本中,趙永軍博士等人發現了柱狀橫耳、橋狀耳、板紐等『團結文化』典型器。趙永軍博士基本認可,此為『團結文化』西沿遺留物。
責任編輯: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