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2日訊 以生物技術為主導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催生國際競爭又一熱點領域——生物產業的興起。『把生物產業培育成支柱和主導產業,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搶佔先機』,黑龍江省已擂響向生物產業大舉進軍的戰鼓,生物企業紛紛『亮劍』,一場關乎發展命運的逐鹿正悄然展開。
如何突破前進路上的一個個堡壘?如何在這場逐鹿中勝出?逐鹿場上的指揮員和戰斗員,備戰正忙。
正如破繭而出,方能化蛹為蝶。黑龍江省的生物產業,期待『破繭』。
1、生物企業是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長周期的產業,對黑龍江省的生物產業而言,無論是上游研發抑或下游市場,都難以逾越資金壁壘
生物產業是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長周期的產業。生物產業涉及許多高科技領域,以生物制藥企業為例,生物制藥技術開發周期一般需要8?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國外研發一個新的生物藥品的平均費用在1億?3億美元左右,其成功率僅為5%左右。在國內,生物產品從研發到中試、放大、規模化生產,其費用也是以千萬計。
強爾生化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是黑龍江省生物農藥業的『龍頭』,為了手中的寧南霉素這一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和新項目的發展,曾找了多家國內外的風險投資公司,希望得到資金支持,可是由於對方提出的條件苛刻,『強爾』無法接受,最終都沒有談成。一年多前,經過多方努力,由經濟技術開發區擔保,從國家開發銀行貸款1500萬,纔解了燃眉之急。『強爾』總經理臧海波說:『生物企業都是周期長、見效慢的企業,對黑龍江省的生物產業而言,無論是上游研發抑或下游市場,資金壁壘都難以逾越。如果生物企業得不到持續穩定的資金支持,生物產業發展之路注定充滿坎坷。』
目前,黑龍江省的生物產品只有10%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其餘都是仿制。黑龍江省生物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得不到資金支持。
哈藥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冷國慶認為,生物醫藥產業單靠企業發展要慢,自身投入肯定不夠,我國風險投資還不成熟,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資金不僅要支持產業化,還要支持產業化前期。
哈藥集團生物疫苗有限公司(原省生物制品一廠)集科研、生產、經營、服務於一體。其生產的重組禽流感病毒滅活疫苗以及豬鏈球菌疫苗為預防相關動物疾病做出了貢獻。記者郭俊峰攝
『強爾』尚屬幸運,對黑龍江省大多生物企業而言,融資問題一直是普遍制約企業發展的大問題。生物技術企業大多數為中小企業,且為高技術行業,無形資產遠大於固定資產,沒有過多的固定資產作抵押或擔保,很難得到銀行貸款。另外,因為目前還沒有創業板市場,中小型生物企業不能直接從資本市場上募集資金。風險投資不發達,真正投資於生物企業,特別是投資處於種子期或早期階段的生物技術企業的風險投資機構很少,生物企業得到風險投資的支持較少。
臧海波說,目前生物企業能夠獲得的融資渠道十分有限,他希望政府能幫助企業拓展融資渠道,給予企業政策性貸款或貼息商業貸款。
省科技廳發展計劃處李陽處長說,生物企業想要融資,必須要有好項目纔能吸引投資機構的眼球,只有項目前景廣闊,會有很好的市場表現,投資者纔會積極介入。否則,只能是事與願違。
政策聲音
建立健全生物企業投融資擔保體系和風險投資機制。充分發揮投資擔保公司和風險投資作用,加大對生物企業的投融資擔保和風險投資力度。對生物風險投資企業再融資可由擔保公司給予擔保,對擔保公司造成的擔保損失,省級財政可給予適當補助。
吸引國外資本、鼓勵企業法人資本和民間資本進入生物產業領域,形成多元化的風險投資機制。
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生物企業在國內外上市融資、發行股票和企業債券。
2、有限資源被分散、分割,不能有效地集中力量辦大事,影響了生物產業的發展。必須加強項目協調,整合資金和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形成發展合力
在生物產業領域,有這樣一種現象:生物企業為搶佔市場,往往是在保密狀態下進行產品開發或生產。企業與企業間,互相不清楚對方在搞什麼項目,地區與地區間,不清楚對方有什麼樣的企業,不清楚對方手裡掌握何種資源,企業去申請立項的部門也各不相同。另外,企業想找好項目找不到,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手裡有項目卻又找不到『買家』。於是,各地、各企業悶頭『發展』,各自為戰,你建我也建,投入相當大的精力去做手裡的高科技項目,最終產品出來,十分相似。
生物產業涵蓋的產業領域很廣,包括化學藥、中醫中藥、生物制藥、生物農業、生物工業及生物安全等,涉及的產業發展的主管部門較多,包括發改、科技、衛生、農業、藥監、工商等多個部門,致使在管理體制上形成多頭管理的局面,相互之間缺乏高效協調和溝通。這種多頭管理而又缺乏協調、溝通的體制,不可避免地產生各部門從自己的管理職能出發來制定相關政策法規的現象,而各部門因職能的分割所制定的政策,要統一協調的難度也相當大。這種體制性制約,使本來就十分有限的資金和資源被分散、分割,不能有效地集中力量辦大事,影響了生物產業的發展。
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長沙長青說:『政府必須加強生物產業的項目協調,避免重復建設,整合資金和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把張開的五指握成拳頭,形成發展合力。搭建對接平臺,使科研單位與企業能有良好的溝通。』
政策聲音
建立生物產業發展重大問題協調機制,成立生物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定期發布和修訂全省鼓勵發展的重點產品目錄,作為各級政府招商引資、產業布局、配套投資、政策傾斜的依據。
3、生物科研成果轉化難、轉化率低,『工程化』環節薄弱,使產業鏈條的中游—『中試、放大、集成』的瓶頸制約嚴重
生物科研成果轉化難、轉化率低是目前科研院所和企業反映最普遍的問題之一。科研單位頭疼,企業也頭疼。
科研成果在實驗室小試階段,尚不能預見該成果最終能否獲得成功,只是做前瞻性的評估。只有經過中試、放大後,纔能顯現成果價值。一些科研成果在實驗室裡的產品也許能達到標准,但一旦進行中試、放大和規模化生產,就不成功,無法達到企業的需要。
『工程化』環節薄弱,使產業鏈條的中游——『中試、放大、集成』的瓶頸制約嚴重。從企業角度來說,實驗室成果不能滿足生產和商品化需要。而對科研機構或科研人員來說,由於無中試基地或無資金,沒有進行中試、放大的條件,其科研產品只能停留在實驗室裡,不能延伸到下游,從而造成產業上、下游鏈條的銜接不夠,大大影響了科研成果的產業化。
東北農業大學副校長鄭秋?說:『科研成果中試、放大需要巨額資金和基地,科研單位自身沒有進行中試、放大的能力,而企業會覺得由企業投入進行成果中試、放大風險太大,成果能否轉化成功又不得而知,所以也不肯輕易介入。』
3年前,東北農業大學有一原料藥技術,完成小試後,和省內兩家生物企業聯系進行中試,可是這兩家企業怕中試難成,投的錢打了水漂兒,都放棄了合作。最後,浙江省一家醫藥企業獲得這一信息後,主動找上門來,進行該技術的中試、放大。目前,該企業為中試已投入1000餘萬元。若取得成功,該企業將擁有這一原料藥技術的獨家使用權。
鄭秋?建議,若要解決生物科研成果『工程化』瓶頸制約,政府應為生物產業涉及的各領域建設相應的技術中試平臺,能夠實現長期持續利用。同時,組織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在平臺專門從事科研成果的中試、放大這項工作。
冷國慶認為,黑龍江省應重點支持一些基礎較好的平臺,加快產學研聯合,協調好各方的利益分配,政府在這方面需要探索新的機制。
省科技廳發展計劃處李陽處長說,科研單位和生物企業作為成果產出和吸納的雙方,政府要采取措施,搭建起『鵲橋』幫助他們『串門』、『相親』,讓雙方『自由戀愛』,不搞『拉郎配』。政府搭臺,科研單位和企業來唱戲,政府對『確定關系』的雙方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扶助科研成果這個『孩子』健康成長。
政策聲音
在現有國家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和中試基地基礎上,整合或新建服務於黑龍江省生物產業的20個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其中:依托哈獸研、哈醫大、八一農墾大學、哈藥集團、哈爾濱仁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富爾斯特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組建生物醫藥領域技術創新服務平臺6家;依托東北農大、省農科院、八一農大、黑大、黑龍江強爾生化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組建生物農業領域技術創立新服務平臺5家;重點解決制約黑龍江省生物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和生物技術工程化的相關問題。
4、如果稅負減輕,對企業來說是難得的資金支持。生物技術產品開發耗資巨大,技術轉化為產品往往長達10年左右,產品開發出來上市已過了稅收優惠期
『強爾』總經理臧海波談起企業的稅負十分感慨。『負擔太重,每年利潤的25%都繳稅了。生物企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如果稅負減輕,無疑對企業來說是難得的資金支持。』
臧海波稱,目前,江蘇、浙江等省的生物企業享受免所得稅政策,很是令其羡慕。
目前,企業的增值稅率是13%,增值稅中的75%上繳國家,餘下的25%留在地方。所得稅中的40%留給地方。臧海波呼吁:政府能否參照江蘇、浙江等省的做法,向國家爭取,使生物企業享受免稅政策?如果爭取免稅政策有難度,能否把增值稅和所得稅中留在地方的部分返補給企業?
根據有關政策,高新技術企業進入經濟技術開發區後,會享受3年的免稅優惠。可是,由於生物技術產品開發不僅耗資巨大,而且技術轉化為產品的過程往往長達10年左右,因而等產品開發出來上市已過了稅收優惠期。因而這一優惠政策並不適應生物企業。
生物產業是一個正在形成的新興產業。從世界范圍看,目前盡管形成一些大公司,但大多數還是中小型企業。因此,許多國家都制定了扶持其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如加拿大魁北克省為促進生物產業發展,制訂了研究開發零稅收政策,從而吸引大批跨國公司到該地區建立研發中心。日本也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大公司向生物技術企業投資。黑龍江省要引導生物產業更好更快發展,為生物企業制定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把優惠政策落到實處應納入政府的思路中。
政策聲音
屬於高新技術的生物企業,根據國家出臺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盡快申請認定,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涉及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和安全生產等領域的生物企業,納入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的產品或設備,享受企業所得稅減計收入或投資抵免等稅收優惠政策。
鼓勵現有生物企業做大做強。對年上繳稅款達到1000萬以上,且連續三年遞增20%以上的,按其第三年省級財政實際留成額的20%給予資金支持,專項用於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和開拓國內外市場。
數字鏈接
優勢: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黑龍江省生物產業總產值達300億元左右,全省生物產業領域共有高新技術企業101家,實現總收入143.8億元,工業總產值123.9億元,產品銷售收入118.5億元,工業增加值41.4億元,利稅25.4億元。
2001年至2007年,全省通過科技立項共支持生物技術項目698項,經費總額1.64億元。
目前,在生物領域全省共有國家二級重點學科2家,國家一級學科博士點2家,碩士點11家。全省擁有生物產業公共服務平臺28家,各類企業、院所、高校在生物產業領域共申報專利430項。
目標:實現生物產業產值年均增長30%以上,到2010年生物產業總產值超過800億元,佔當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的20%以上;到2020年把黑龍江省生物產業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在部分領域具有知識產權的優勢產業,生物產業國際競爭力大幅度提高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