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2日訊 與國寶大熊貓齊名的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8日在帶嶺碧水省級中華秋沙鴨保護區人工輔助繁育喜獲成功。
近年來,帶嶺碧水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加大了中華秋沙鴨人工野化、輔助繁育力度,投資20多萬元,改善中華秋沙鴨生存環境,在保護區內的永翠河兩岸設立地物標志禁止外來人員入內。他們還修建了中華秋沙鴨野化訓練籠、越冬室等,根據鴨子的日常習性,在籠內和越冬室裡,建人工浮流、種植草叢和樹木,模擬野外環境,設置了天然榆樹巢穴。
去年春季被工作人員巡護時發現的6只被母鴨遺棄的雛鳥中叫『天使和碧玉』的母鴨在模擬樹洞內產下9枚蛋,並開始孵化,8日,9枚卵中的7枚終於孵化出7只活潑可愛的小鴨,在媽媽的呵護下,7只小鴨在練習著捕食、潛水(見圖),煞是喜人。這標志著人工輔助繁育,擴大瀕危物種中華秋沙鴨種群喜獲成功,科學地證明了中華秋沙鴨造巢、孵化、小鴨出飛的自然規律,填補了我國乃至世界研究中華秋沙鴨孵化過程中無資料、無定論的空白。
![]() |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