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7日訊 『綿陽、地震、72小時』,這一切對於馬上就可以從哈爾濱返回家中的16名四川音樂學院綿陽藝術分院的學生來說是一生刻骨銘心的回憶。15日下午,為了緩解綿陽災區的壓力,到四川綿陽運送救災物資的南航哈爾濱分公司的飛機決定疏散一些在四川上學的外省籍大學生。當日20時22分,南航哈爾濱分公司的飛機免費把幾十名渴望回家的學生安全送到了哈爾濱。其中歸心似箭的三十幾名學生當晚就乘火車分別趕回牡丹江、大慶等地的家中。
當記者16日8時趕到中國南航哈爾濱分公司免費收留災區學生的民航大廈時,綿陽藝術學院帶隊的老師譚嘉賓和16名還沒有離開哈爾濱的學生正在吃飯。雖然大家已經三天沒有吃過一頓像樣的飯菜,但餐廳中正在直播災情的電視機還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學生們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屏幕,希望看到學校和同學們的身影,有的女同學面對自己剛剛離開的地方和救助受傷人員的畫面,悄悄地流下了眼淚。
回憶三天前的恐怖一幕,譚嘉賓印象深刻:『當時我正走在校園裡,突然腳一歪還以為是低血糖頭暈,當看到路和樓都在不停地搖晃時,纔發覺是地震了,我趕緊跑上宿捨樓,盡可能多敲開幾個寢室。』
『路和樓都在不停搖晃』
『15日下午,我正在學校的操場上組織學生,學校領導臨時告訴我,現在機場可以疏散一批學生,讓我馬上帶隊護送學生們一起回家,一想到又有一批學生可以離開災區,我的心裡比自己要離開還開心。』譚嘉賓絲毫沒有提到學生們說的因為睡露天帳篷而感冒的病痛,而是心疼地說,『地震後我們的學生只能集中住在操場上,在簡陋的帳篷裡,天又下著雨,學生們太遭罪了。』當日下午4點35分,當譚嘉賓和綿陽當地其他幾個學校的學生們一起坐上飛往哈爾濱的飛機時,他替學生懸著的心放下了。面對南航哈爾濱分公司給學生們提供的免費機票、食宿,這個年輕的小伙子眼眶濕潤了。連連說:『多虧了南航了,要不我們的學生現在還困在那裡。』家在山西的他告訴我們,送完了這批學生,他還要回到綿陽學校去,因為那裡還有很多學生需要照顧。
89次沒有撥通的電話
當提起地震時的情景,十幾個學生嘴上常念叨的一句話是『我們是幸運兒,我們太幸運了。』
05級商業廣告專業的大連籍學生郭健健在12日地震發生時,是宿捨樓裡第一個跑出來的。他現在還驚魂未定『當時我剛從外面回到宿捨,就覺得忽然間桌子和床全都在晃,像是坐在船裡的感覺。我大喊一聲「地震了」,隨後立即拉著寢室的兩個同學往外拼命地跑。一個寢室同學把兩只拖鞋都跑掉了。』他回憶著那可怕的一幕:『到了外面,樓頂的瓦片已經向下掉,樓房已經晃動的模糊,當時突然有一種美國大片的感覺。』在宿捨外的空地上,郭健健發現樓裡所有的學生都在往外跑,因為中午休息和跑時的慌亂,有的學生還穿著睡衣和拖鞋。
到了空地上,郭健健第一反應是給大連家中的爸爸打電話。這時,信號已經受到了乾擾,雜音一陣陣蓋過了電話裡的聲音。『嘟……嘟……』在讓人覺得煎熬的10幾秒裡,電話那端還沒有人接聽,郭健健覺得時間從來沒有如此漫長過。
『我這裡有地震,不嚴重,家裡沒震吧,你們注意安全。』懂事的郭健健對爸爸什麼都沒說。這個30幾秒的電話成了郭健健此後幾天中給家裡打的唯一一次電話。地震之後,通訊信號和水、電全部中斷了。在宿捨下面的空地上,同學們都在拿著電話大聲的『喂……』希望能給家中打個電話,報個平安。郭健健試圖和家中再次通話,並且想聯系在綿陽市區的女朋友,可焦急的他一次次帶著希望又失望的掛上電話。撥了89次電話耗盡了手機裡所有電量後,他在四川綿陽再也沒聽到家人的聲音。
『現在來送救援物資的飛機可以疏散一批我們學校的學生,有到武漢、南京、哈爾濱的同學趕快到機場去。』15號上午10點多鍾,聽到學校廣播裡傳出了讓郭健健和同學們欣喜若狂的聲音。還在操場上坐著的他沒帶任何東西,也來不及趕車,直接步行到綿陽飛機場。『那段路平時我們步行10分鍾就到了,可那天我的腿就像不好使了似的,越是著急越使不上勁,感覺走了好久。』郭健健和同學在路上看見一輛私家車,揮了揮手,沒想到從機場開往市區的車竟然停了下來,二話不說把他們送到機場。雖然在慌忙中郭健健和同學們沒來得及記下兩個好心人的電話,但提到這件事情,郭健健和幾個男同學都噙著淚水說:『不知道他們在綿陽是否安全,祝他們平安。』
在綿陽機場,匆匆趕到的郭健健見到了一些已經等候在這裡的同學。『到哈爾濱方向的來這邊。』這個聲音讓他和同學們興奮不已。當他登記了名字和身份證號後馬上就拿到了等位號碼,因為號碼比較靠前,他和幾個同學得到了第一批免費的飛機票。『22號,22號。我拿到機票了。』他和身邊的同學激動地重復了不知道多少遍。郭健健現在顯得還很疲憊,『多虧了哈爾濱的飛機,今天我就可以回家了。』在采訪中,他一直喃喃地說著。
災難中的校園充滿友愛
四川音樂學院綿陽藝術學院服裝專業05級的學生山東籍郭亞飛告訴記者,『地震後在學校的日子,讓我終生難忘。』在12日地震後,由於害怕餘震,學校裡所有的建築物都不允許學生再進去,『當時衣服和被褥什麼都沒有拿出來,13號的凌晨天還下了雨,我們只能在操場上坐了一宿。』
13日,學生們通過操場上唯一的一個廣播知道了原來這次7.8級的地震震中就在離自己不到180公裡的汶川。緊接著,學校開始組織學生自救。郭亞飛告訴記者:『我們男生到裂了縫的專業課工作室取立體裁剪課還沒來得及用的白布匹搭帳篷。』對於這些平時連甚至連衣服都要送到洗衣店洗的學生們,他們在老師的幫助下搭起了一生中的第一個帳篷。當時天下著雨,班級的男生就臨時用足球門紮上白布搭成帳篷。站在上面的男生渾身都被雨水淋透了,女生就站在下面遞工具。在全班23名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這個歪歪扭扭但在學生看來能夠抵擋一切風雨、寒冷的白色帳篷終於搭好了。郭亞飛似乎還帶著當時的興奮給記者看了他拍的照片,校園裡,只有操場上學生們都擠在自己搭的花花綠綠的帳篷下,偌大的校園中頓時空空蕩蕩。
在民航大廈吃的兩頓飯是老師和學生們幾天來吃過的最好的飯,可因為餓的時間太長,腸胃難以消化,大家卻不敢吃一塊肉。05級環境藝術專業的趙現民告訴記者,『學校的食堂還在開,我們也能吃到發放的方便面和水。』對於很多學生來說,坐在冰冷的操場上啃方便面,可能今生只有這一次。當大家擠在用窗簾、床單搭建的帳篷中時,每一袋方便面卻有顯得那麼的珍貴。在13日,學校的食堂開始在樓外面做一些稀飯和簡單的炒菜。每當開飯的時候,這個消息總會從操場一段的第一個班級傳到最後一個班級,大家都把熱乎乎的飯菜讓給身體虛弱的學生先吃。趙現民告訴記者,『拿到我們班的飯最後都放涼了。大家都默默地啃著面包、方便面,把傳到手中的熱飯菜再傳去。』
提到在綿陽校園中的經歷,山東籍學生呂巧玲和馬秀虹兩個同學不禁流下了眼淚。當時和班級同學在一起的呂巧玲告訴記者,地震發生時,很多學生都是穿著睡衣跑出來的,當天又不能回寢室,所以很多同學都凍得直發抖。為了能讓女同學睡在班級僅有的一個帳篷裡,一個男同學睡在了最邊上,他露在帳篷外面的半個身子,因潮氣長了濕疹。當時學校操場上有一個安裝了電源插座的廁所,這是全校唯一可以讓手機充電的地方。馬秀虹告訴記者:『每天在廁所排隊的人都有幾十個,但大家都很自覺,充上幾分鍾夠給家裡報個平安就離開了。』
面對采訪,驚魂未定的學生們除了一次又一次地給記者描述當時的場景和同學們之間的友誼外提到次數最多的是:『珍惜生命,珍惜生活。』,面對災難、經過生命的洗禮,這16個學生懂得了人生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