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龍江網通救援隊艱難打通『通信孤島』驚險歷程
2008-05-22 09:02:5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陳岩 王雅彬 譚迎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2日訊 21日,黑龍江網通抗震應急救援隊27人在四川災區已經奮戰了整整一周,剛剛有了『喘息』的時間,就與記者進行了連線。記者有幸聆聽了他們艱難打通紅光鄉『通信孤島』的驚險歷程。

  小分隊挺進重災區

  5月17日清晨,黑龍江網通抗震應急通信小分隊一行七人,在裴顯明副總經理的率領下,攜帶兩部海事衛星電話、發電機等通信設備,分乘兩輛越野吉普車,向重災區青川縣關莊鎮紅光鄉挺進。9時45分,應急通信小分隊隨著滾滾的救援車流進入到最為險峻的涼水鎮至關莊鎮的40公裡路段。只見山體滑坡落下的巨石、泥土、樹木不時映入眼簾,被巨石砸毀的汽車、公路護欄隨處可見。塌陷的公路、隨時可能落下山石,險象環生,讓人望而生畏、舉步維艱。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應急通信小分隊終於平安抵達關莊鎮。

  裴顯明副局長立即與廣元市抗震前線指揮部取得了聯系。面容疲憊,嗓音嘶啞的廣元市抗震前線指揮部指揮長、廣元市軍分區司令員王太平大校,代表災區人民對來自祖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網通抗震救災隊伍表示衷心感謝,經雙方協商,決定將一部海事衛星電話安放前線指揮部,另一部送到沒有恢復通信聯系的紅光鄉。

  廣元市軍分區司令員王太平正在使用我們提供的海事衛星電話。王雅彬攝

  艱難打通『通信孤島』

  14時,應急通信小分隊在關莊鎮留下兩名技術人員後,繼續向紅光鄉進發。紅光鄉距關莊鎮15華裡,公路已經完全阻斷,進入紅光鄉的唯一通道就是一條翻越一座海拔近千米的高山小路。這條小路十分陡峭,一尺寬的小路沿著山崖蜿蜒而上,側目一望,就是萬丈深淵。在三名解放軍戰士、五名民工的幫助下,應急通信小分隊迎著向後方撤退的人流,身擔重負,揮汗如雨,蹣跚前行。16時30分,應急通信小分隊平安抵達紅光鄉。

  沒顧上休息,應急通信小分隊隊員張洪亮立刻架設天線,調通了設備,並將帶有奧運標識的中國網通旗幟插在了紅光鄉的土地上。紅光鄉范尚林鄉長即刻撥通了青川縣抗震指揮部的電話,頓時激動得淚水奪眶而出。至此,紅光鄉這個擁有5000人口、與外界失去聯系長達六天的『通信孤島』終於用中國網通的通信設備架起了傳遞信息橋梁。聞訊趕來的當地群眾立刻排起了長龍,給親人撥打電話報平安。

  冒死保護衛星電話

  夜間22時,已經忙碌一天的張洪亮,纔得以騰出手來搭帳篷、吃晚飯。在紅光鄉幾分鍾就會出現一次餘震,那裡的人們對五級以下的餘震已經木然。帳篷外漆黑一片,只有風聲、雨聲和不時傳來的隆隆餘震聲。帳篷內,張洪亮孤獨地守護在衛星通信設備旁,雖然已是疲憊不堪,但是仍然無法入眠。深夜11時,帳篷開始劇烈搖晃,大地發出巨大的響聲,又一次6級餘震開始了。張洪亮毫不猶豫地拎起海事衛星電話,衝出帳篷,隨著避難人流,深一腳、淺一腳地進入相對安全的地帶。這一天,張洪亮一夜無眠。

  紅光鄉政府,地處高山深處,紅石河從這裡經過。在紅石河的上游有一座堤壩,2006年曾決口將紅光鄉淹沒,現在的堤壩是2007年紅光鄉出資7000萬元新建的。目前由於頻發的地震、山體滑坡對堤壩造成嚴重破壞,上游連降暴雨,紅光鄉已經岌岌可危,除留下少數政府人員看守外,絕大多數災民已開始撤離。18日上午,范鄉長找到了張洪亮,說明險情,勸說張洪亮馬上離開紅光鄉。在范鄉長用海事衛星電話向上級做完最後一次匯報後,張洪亮懷著極為復雜的心情,離開了一生一世都不能忘懷的紅光鄉,返回大本營。

  目前,黑龍江網通抗震應急通信小分隊還有2名隊員在重災區青川縣關莊鎮駐守,6人在成都,19人在廣元市負責通信設備的保養。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