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2日訊 題:擦乾淚,以行動告慰——寫在汶川大地震『全國哀悼日』之後
汶川一震,舉國同哀。
3天來,共和國以國喪的禮遇,悼念大地震中的罹難者,因為他們是國家的公民;10天來,13億國人以滂沱的淚雨,為逝者灑洗送行之路,因為他們是我們的同胞。
面對這場浩劫,每一個國人都在以空前的愛心和迅速的行動支援著災區,關注著災區,同時也在審視著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同胞,並感受和收獲著太多的精神力量。
(一)
以最短的時間調集數以十萬計的救援大軍,共和國用前所未有的悲壯形式,詮釋著國家的定義和意義;以最快的速度捐出數以百億計的救災善款,國人用比大地震更強大的能量,擔負起公民的責任和義務。
『求求你,讓我再去救一個』,救援隊伍中一跪驚天的『80後』青年,打消了我們對他們這代人曾有過的疑慮;『叔叔別過來,這裡危險』,廢墟下聲音稚嫩的『90後』學童,更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未來的希望。
大災面前,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公民,向世人展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人道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從未像今天這樣親切而真實。
『我們都是汶川人』,大災面前的空前團結,讓天地動容令死神卻步;『中國加油』,天安門廣場默哀人群中的一聲吶喊,喊出了13億華夏兒女的共同心聲。
國如一人,國必強大。
(二)
『大難興邦』。中華民族遭受過太多的磨難。在一次又一次的劫難中,中國人的心一次次強力地聚在一起,中國人的手一次次緊緊地握在一起,以『送瘟神』的悲壯與豪邁,一次次戰勝災難、愈挫愈奮,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文明。
災難何以興邦?因為災難能夠洗禮靈魂、磨礪意志、統一精神、凝聚力量,能夠讓痛楚教訓涅槃為理性抉擇。它一次次教導我們的公民,學會關心自己、關心他人、關心生命、關心社會、關心國家、關心天下;它一次次磨礪我們的民族,以無比堅韌的意志面對一切艱難困苦;它一次次讓我們的國家更加關注和諧發展,更多地給予公民人道關懷。
汶川大地震,無疑又是這樣一個課堂。
(三)
國哀之後,逝者當慰,生者當勵。
哀悼不應止於悲傷。望西南,救援仍在繼續,傷痛尚未平復,家園尚待重建,我們當以汗水代替淚水、以行動撫慰傷痛,傾盡全力支援災區,舉全國之力建設一個新家園,這當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
國殤之後,擦乾淚水,我們該深入思索人生的真諦。該倍加珍視大災面前迸發出的種種精神力量,以更多的真誠而不是猜忌、更多的團結而不是爭斗、更多的關愛而不是冷漠、更多的奉獻而不是索取、更多的奮進而不是頹靡,集結成地球上最優秀的民族,這當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
災難過後,迎著朝陽,我們該微笑著面對未來。該倍加珍視這次大災難中的大團結、大凝聚,撲下身去把發展這個『硬道理』做得更硬,讓中華民族前進的腳步更鏗鏘,這當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
中國加油!拭去淚水,手挽手,我們堅毅前行,我們以行動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