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三年增加到62.5萬畝 泰來小水稻橕起『大糧倉』
2008-05-22 15:22:0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郝勁飛 姚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2日訊 春搶日,夏搶時。

  泰來,地處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水稻秧苗已『綠染大地』。

  近日,記者在泰來縣克利鎮見到縣委書記馬志軍時,他正在田間插秧現場,與稻農算著『水稻賬』。從稻米市場行情,到國家惠農政策,再到稻作技術,算得大家心悅誠服。

  水稻,它是泰來『黑白黃紅』四色經濟中『黃』的代表,地位舉足輕重。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位居齊齊哈爾市九縣之首。2008年,全縣水稻種植面積65萬畝。『泰來大米』香飄廣東、浙江、雲南、上海、北京等20多個省市。

  隨著『大氣候』,泰來水稻由糧食生產中的『配角』,變為『保根本的主角』。泰來水稻有如此大的發展,有其深厚『資本』。

  『資本一』——基礎建設

  水足,稻綠。全縣水田機電井1.2萬眼,灌溉面積37.5萬畝;泵站33個,灌溉面積25萬畝。

  『機改電』,全縣水田受益面積8萬畝,在此基礎上,用五年時間發展到25萬畝。

  水田機械化駛上『高速路』。目前,全縣機插面積30萬畝,佔水田總面積的48.3%;機收面積31萬畝,佔總面積的49.7%。三年時間將實現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

  『資本二』——科技服務

  『科技』是水稻生產的『引擎』。大面積推廣優質高產、抗病性強、整精米率高的水稻品種,主栽優質品種集中3~5個,種植面積佔全縣水稻面積的90%以上。

  水稻大中棚缽育擺栽、盤育機插深施肥、測土配方施肥、超級稻栽培等先進技術,走入了尋常稻農家,農民稻作水平有了質的飛躍。

  發揮科技園區示范帶動作用,提高水稻生產的科技含量。

  『資本三』——精深加工

  建龍頭,吃原料,提效益。扶持壯大現有企業,提昇加工能力。全縣湧現出水稻加工企業30戶,年加工能力20萬噸。

  依托『9+1』、『六河』、『冰玉』、『晶潔香』牌大米四個國家A級綠色食品標識優勢,『引鳳築巢』 ,打造水稻旗艦企業。

  『資本四』——應對措施

  去冬今春,水稻市場『水湯湯』。在水稻價格走低、銷售不暢、農資價格上漲的不利形勢下,泰來積極出臺政策,力挺水稻生產。完善了流通、引導、投入、幫扶等機制。全縣水稻種植面積不僅沒有下滑,而且穩中有昇,比去年增加2.5萬畝。

  資本積累是擴大再生產的源泉。泰來縣水稻面積由2004年的31.1萬畝增加到2007年的62.5萬畝,三年翻了一番。

  2007年,水稻產量34.4萬噸,佔糧食總產量的56%。全縣水稻實現產值5.1億元,佔種植業總產值的42.7%;種植水稻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5%。

  綠意濃濃的65萬畝水稻,向秋天發出了『請柬』——『你去聽,風拂稻穗;你去看,遍地金黃;你去聞,滿鼻稻香……』

  泰來縣縣委書記馬志軍在現場察看插秧情況。建平攝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