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6日訊截至24日,哈爾濱市派往四川災區的醫療救援隊已診治2000餘名在地震中受傷者。為了災區傷員的安危,醫生們白天冒著高溫,不知疲倦地呵護在病人身邊;晚上無論刮風下雨,都毫無怨言地守在臨時帳篷病房外;危急時刻,只要是為了傷員,他們都義無反顧地衝上去……醫療救援隊以實際行動詮釋著醫生的天職———救死扶傷。
40℃高溫帳篷裡
手術6小時挽救生命
在40多度的高溫下,普通人什麼都不做也會大汗淋漓,市第一醫院副院長李曉陽卻告訴記者,赴川醫療隊的醫生們就在這樣的高溫下做手術,而且一做就是6個多小時。
幾天前,清川縣一名在地震中開放性顱腦損傷的男子被送達廣元市,生命危在旦夕,急需手術。醫生們馬上建起臨時帳篷手術室。為盡量營造無菌環境,在正午30多度的天氣裡,帳篷被緊緊封上,帳篷手術室裡的溫度超過40℃。醫生們穿著嚴不透風的手術服,就在這樣的高溫下,做了6個多小時手術,人人汗流浹背。由於溫度過高,醫生工作一會兒就會頭暈目眩,體力不支,於是幾位醫生輪流上陣。近7小時後,手術成功,傷者保住了生命。
護送重傷員
隨時准備緊急搶救
23日下午,當張磊把一位腦出血患者安全送進德陽市內的醫院病房後,纔注意到自己和同事們的白服又被汗水濕透了。幾天來,他們對此已經習慣。
張磊是哈醫大附屬腫瘤醫院神經外科醫生,他和4位同事一起在綿竹市人民醫院參加醫療救助。張磊說,這家醫院在地震中出現牆體裂縫,成了危房,所以只能在街上搭的臨時帳篷裡接收和搶救病人。
由於醫院的檢查診斷設備已無法正常使用,多數傷員需要進行轉移,所以,運送病人也是張磊他們的主要工作之一。震區的道路受損嚴重,運送病患的車輛幾乎一路都在顛簸中,加上設備短缺,像腦出血等重患很容易出現呼吸困難等危急情況,所以陪護的醫生隨時要對他們實施緊急有效的搶救,常常忙得大汗淋漓。
黑龍江醫生
贏得震區群眾尊敬
23日一早,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楊素清和其他5位來自黑龍江省各醫院的皮膚科中醫剛一抵達綿竹,就立刻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一上午,就診治了六七十名患者。
楊素清告訴記者,四川天氣白天熱、晚上冷,晝夜溫差很大。23日晚,他們5個人擠在一個小帳篷裡,沒有被子,只能把隨身帶去的羽絨服搭在身上。第二天早上,為了節省時間,每人簡單泡了碗方便面就上崗了。
他們到的第一天,當地志願者很快把『黑龍江來了皮膚科專家』的消息發布出去,需要診治的患者紛紛趕來。一位17歲的小女孩逃生時跑丟了鞋,腳部感染,出現化膿癥狀。楊大夫為她上藥後,一再叮囑第二天一定再來。黑龍江醫生不怕辛苦、不辭勞累的工作,贏得了當地群眾的尊敬。有位81歲的老大爺一再表示感謝,讓楊素清他們感受到了震區人民的朴實和誠懇,忘卻了滿身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