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5月26日訊 南丁格爾獎章上鐫刻著這樣一句話:永志人道慈悲之真諦。
在1853年的克裡米亞戰爭中,總有一個修長身影在風燈的照射下,巡視在傷兵們的營區內……從那之後,南丁格爾就成了救死扶傷的代名詞。
在四川抗震救災這場生死之爭的戰斗中,哈醫大二院的白衣天使們奔赴災區,手術室裡、病床前、轉運傷員的路上,留下他們閃光的足跡。
當四川大地震噩耗傳來,哈醫大二院急診科、腫瘤內科、ICU、脊柱外科等二十幾個科室的500多人都上交請戰書,准備隨時到最危險、最艱苦的抗震救災一線去!
婦科姚海燕、心內科李娟、泌外科羅娜、內分泌科李晨聰和郭雪英、普外二科胡詩佳以及消化內科李艷等7名護士都是四川籍,她們的請戰書擲地有聲:『我們是四川人,回家鄉救傷員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5月17日14時,由腎內科、重癥治療病房和感染監控科醫生組成的9人醫療小分隊馳援災區。
5月22日上午,由消化內科、呼吸內科和神經外科組成的10人醫療小分隊趕赴地震災區。
5月23日上午,已經58歲的哈醫大二院南丁格爾獎獲得者李秋潔親自掛帥,帶領10位ICU護士奔赴華西醫院增援。
不忍看到漂亮女孩截肢
抵達抗震救災的前線後,讓哈醫大二院的醫護人員們感觸頗深:許多人被倒塌的建築物強烈擠壓,一般都是在48小時甚至是72小時之後纔被救出,再加上下雨導致潮濕陰冷,傷者的傷口出現了壞死,腎髒嚴重衰竭。這樣一來,只能截肢,否則根本無法保住性命。
雖然被救出來的人保住了性命,但是他們不得不面對失去肢體的殘酷現實。哈醫大二院副院長、ICU專家於凱江說,有一個不到20歲的女孩,長得非常漂亮,但她必須以失去一條胳膊和一條腿的代價換回生命。在重癥室,這名女孩無聲地流著眼淚,在場的醫務人員都掉淚了。『那段時間,我們的心情都特別沈重,誰也不願意多說話,只想盡全力搶救患者,在保全他們性命的同時,更要爭取保全他們的肢體。』
哈醫大二院的醫護人員不僅要支援江油市內醫院的醫療救援,而且每天都得前往江油市下屬的新興鄉、新春鄉等5個鄉鎮巡回醫療。哈醫大二院院長助理焦軍東說,在一次巡診過程中,江油市發生強烈餘震,地震發生時帳篷裡桌上的藥瓶被震落,大家聽到很大的轟鳴聲,估計是山體滑坡。『由於受到地震影響,病人都搬到了公路上,在臨時搭建的帳篷裡接受救治。很多手術都是在帳篷裡做的。
交特殊黨費給災民買一床被
地震災區不僅需要人,更需要錢和物。 5月13日,哈醫大二院黨政領導班子決定以黨支部為單位為災區人民捐款,當天就為災區捐款22.8萬元。
5月21日,哈醫大二院職工以特殊黨費和善款的形式再次為災區捐款,其中捐款為126萬元,特殊黨費36萬餘元。一位內科醫生說:『我是內科醫生,這次沒有機會上前線救援。希望交納特殊黨費可以為他們買一雙鞋、購一床被。』
救治傷者求助遠程會診
雖然上前線的只有30人,但是哈醫大二院院長張斌說,我們可以用最現代化的通訊手段將哈醫大二院全院專家『送到』抗震救災的前線救治傷員。
5月22日上午,哈醫大二院組織專家匯聚在門診三樓的遠程會診中心,通過遠程醫療信息網,與救災一線的醫療小分隊工作人員一起,為傷員進行遠程會診。
四川江油市30歲的金平,在地震後雙眼出現紅腫。哈醫達二院前方醫療隊員跑遍了江油市,買回來了手提電腦、視頻采集卡、攝像頭和無線上網卡等等設備,與後方的哈醫大二院眼科主任原慧萍教授、王巾教授通過網絡視頻進行會診。
隨後接受遠程視頻會診的6名外傷傷者都在江油市小溪壩鎮,前方餘震不斷、小雨連綿,不穩定的視頻信號沒能阻隔前後方醫療專家的攜手工作。哈醫大二院骨外一科主任邵林教授、腦外科主任蔣傳路教授、腦外科老專家楊立莊教授、胸外科副主任徐廣全教授、內分泌科副主任孫予倩教授等5位重量級專家一同坐到了網絡視頻前,通過接收前方發來的病人X光片等病理資料,提供適當的治療方案。
哈醫大二院副院長郝天軍說,由於在地震中的傷員大都是多個部位的損傷需要進行綜合治療,像這樣多個學科專家的會診給前方治療帶來很大的幫助。『只要有需要,我們24小時隨時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