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記者親歷最大餘震:處處是危險 家家有帳篷
2008-05-27 09:00:53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張旭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7日訊 25日16時21分,廣元市青川縣發生6.4級餘震。當時,記者和哈爾濱人和集團救災物資車隊正在距離震中青川僅30餘公裡的廣元市區內,親身感受到強烈震感。在與一些普通市民的接觸中,記者親身體驗到地震給廣元人生活帶來的影響,感受到震區群眾面對災情的從容心態。

  餘震發生後 第一念頭是互報平安

  餘震發生時,廣元市元京兆路附近的人都跑到街面上:母親抱著孩子,丈夫拽著妻子,兒子攙著父母,有手機的都在不停撥打。那一刻,他們的第一個念頭是親人是否安全。記者身前有個中年婦女,定下神來忙問同伴看沒看到鄰居的老大媽,見搖頭,連忙返回去找,把腿發軟的老人攙了下來。

  幾分鍾後,緊張的情緒稍稍平復,大家開始互相詢問感到了什麼,跟上一次地震有什麼不同。有人指著樓上說,有個水泥塊好像要掉了,得找人趕快查查,免得砸到人。很快,剛剛無法撥通的手機又有了信號,許多人開始和親戚朋友通話,從撫摸心口說受驚,到得知平安露出笑容。

  謝侯是當地計生委的工作人員,餘震時正在家休息。他抱著幾個月大的孩子、牽著妻子跑出來。震動過去後,他和鄰居搭起話,誇自己的兒子在這幾次地震中表現得特別乖,一聲也沒哭,還讓記者給他們拍張全家照,說是給孩子留個紀念。他告訴記者,已經給雙方父母打過電話,都平安。

  人和集團員工孫維權正在倉買店購買食品,突然感到腳下晃動。他的第一反應是拉起正在結賬的店主就往外跑。『剛一到四川就趕上餘震,災區人民真危險。』隨後,他開始尋找同事,看到大家都安全纔松了口氣。

  發了會兒呆 孩子們很快又玩上了

  自從『5·12』地震後,元壩中學的教學樓就成了學生們的臨時住所。前天的餘震發生後,老師迅速組織學生們跑下樓。由於已經歷過強震,學生們已經不那麼慌亂,有序地撤到操場上。在這裡,他們很快恢復了好玩的天性,開始做集體游戲,有男生還賽起籃球。大孩子們的輕松也讓那些在操場上住帳篷的小朋友大起膽子,圍著帳篷玩起捉迷藏。

  這群孩子中,有個叫陽光趙的11歲男孩,他是幸運地從青川縣喬莊鎮跑出來的,脖子上至今掛著喬莊小學的飯卡,上面有他的編號,一直不肯讓別人看,雖然在玩耍,但眉宇間總透出些抑郁。在伙伴的催促下,他告訴記者,汶川地震發生時,整個世界都在搖晃,他從3樓衝下來,回頭再看,房子就塌了,地面裂出了大縫子。父母帶著他來到這裡,周圍的伙伴帶給他的快樂正慢慢衝淡對地震的恐怖記憶,可是剛剛發生的餘震又讓他想起了一些痛苦的東西。

  水泥塊石頭電線杆 震區處處是危險

  當腳下發出沈悶、有力震動時,記者正站在廣元市京兆路85號樓的樓角下,感覺樓頂有一塊巨大的水泥塊掉了下來,馬上下意識用手護住頭。再抬頭看時,覺得一陣眩暈,眼前的大樓正在搖晃。想到這是遇到餘震了,趕緊遠離樓體。

  『那邊樓角掉了。』記者聽到居民在議論。再去察看,只見掉下的是塊半米見方的水泥砣,幸好落在草地裡。

  『身邊的高樓就是危險,盡量離建築物遠遠的。』餘震後,元壩中學的老師把學生們叫到一起,又進行了一次避震教育。

  在廣旺機制社區卸純淨水的人和集團司機杜立新等3人告訴記者,很突然,山坡上的一座單磚砌的老房子『轟』一聲塌了,同時,山上滾下塊大石頭,好在有水渠擋著,落在離貨車不到30米的地方。杜立新說,因為正忙著,地震還沒覺得怎樣,可大石頭太嚇人了。

  記者隨後得知,這次餘震造成市區內一人死亡。當時,他從家裡跑出來,正趕上一根電線杆被震倒,他沒注意到,不幸被砸中。這件事被許多社區居民提起,大家互相提醒,遇到地震一定不能慌,要記住避震常識。

  震動中的冰城醫生 手術刀都沒晃

  25日中午,駐廣元市的黑龍江醫療隊隊長、哈市第一醫院副院長李曉陽接到廣元市第四人民醫院電話:一個來自災區的16個月男孩情況危急。李曉陽、吳非、郭振海幾位醫生來不及吃飯就趕向醫院。

  廣元四院的外科樓在汶川強震中已有損壞,但目前還沒有帳篷手術室,而患兒若不立即手術將有生命危險。醫療隊決定,手術在樓內進行。16時21分,青川餘震,手術室所在的外科樓開始搖晃,此時手術正在關鍵時刻。一面是亟待救治的患兒,一面是餘震帶來的危險,冰城醫生似乎只想到前者。主刀的李曉陽和吳非手都沒有晃一下。所有醫護人員都堅守在患兒身邊,直到他情況平穩纔一起轉移出樓。

  樓體搖晃時,龍江醫療隊的姚萌醫師正在3樓。她意識到又來餘震了,卻沒有往樓下跑,反而向8樓衝上去,因為她知道有位來自青川的68歲患者正在透析。直到她看見患者安全了,纔發現自己的腳跑崴了。

  幾乎家家都有個 晚上過夜的帳篷

  目前,廣元市可以被稱作『帳篷市』了,空地裡幾乎都搭起作為棲身之所的帳篷。

  餘震後3小時,天開始下雨,到22時越下越大。記者冒雨來到廣元市最大的廣場———利州廣場,看到這裡已經被各色帳篷覆蓋。很多是一個彩條布外帳,裡面再架一個旅游帳篷,有的帳篷則用木方搭建,高大寬敞。廣場邊上是成群的私家車。帳篷裡都比較黑,主要靠廣場上的燈照明。廣場附近的一些新樓裡,還有近四分之一的房間透出燈光。

  市民張建勛在一個外帳下搭了兩個內帳。地震後,他們一家5口每天在這裡過夜。兒子兒媳的單位都在附近,早上到單位再洗漱。

  26日一早,在廣元市南河邊的沿河公園,記者也見到了滿眼的帳篷。公共衛生間的指示牌非常醒目。一些大家庭還沒有起床,男女老少一個挨著一個躺在大通鋪上,睡得很香。清潔工人這時已開始清掃街道,拿走帳篷前的垃圾袋,隨後就有穿著白制服的人過來挨個帳篷噴藥,進行衛生防疫。

  一些年輕人穿著利索地從帳篷裡出來,在旁邊的市政水龍頭前刷牙洗臉後,夾著包開車上班走了。一對小夫婦說,每天下班後先回家吃飯,然後過來這裡睡。白天帳篷沒有人看,也不會有人來破壞,現在幾乎每家都有一個這樣的帳篷。

  78歲的曹甲眾在廣元生活了71年。他說,經歷過三次地震,這次最厲害。現在在南河邊上搭帳篷,就當看風景了。

  守著老屋不離開 扛過餘震就是平安

  廣元北高速公路出口旁,嘉陵江邊,有一所老房子。25日下午,54歲的李淑芬坐在房前,一邊用笸籮篩選麥子,一邊哄著孫女張美麗,還不時跟幾個女鄰居聊著天。

  正起身要把篩好的小麥倒進桶裡時,地面忽悠了一下,李淑芬一趔趄坐在地上。她馬上明白發生了什麼,一把抱起小孫女跑到路中間,回頭再看,老房子只掉下一些灰塵,沒倒。她連叫慶幸,這次餘震比5月12日的地震要輕一些。

  李淑芬家原本有兩座老房子,分別在路的兩側,路對面的房子12日塌了。那天,她也是坐在前天坐的地方,就覺得地面下像有個很大的東西拱了過去,天也在晃,地也在搖,她們幾個鄰居都被晃倒了。等過了好長時間,她回過神來,纔看到路對面自家房子的房頂塌了,只剩下牆壁,好在屋裡沒人。這些日子,他們就是睡覺也會『睜著一只眼』。

  在外地的大兒子要接她走,可是她捨不得。『這次餘震雖然也挺嚇人,但跟12日比輕多了。扛過餘震,家不就平安了?!』李淑芬說。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