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民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黑河市委書記郝會龍訪談
2008-05-29 16:45:0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司漢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9日訊 記者:首先,請您簡要介紹一下黑河近年來民營經濟的發展情況。

  郝會龍:改革開放30年,黑河市的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了較快發展。特別是近三年來,民營經濟保持了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態勢。2007年,全市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達到30235戶,與2004年相比新增5826戶;個體私營企業實現增加值345億元,比2004年增長1.76倍。骨乾企業特別是工業企業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2007年骨乾企業實現增加值7.8億元,拉動非公有制經濟增長6.7個百分點。新上項目的規模日趨擴大,發展後勁不斷增強,2007年投資總額在5000萬元以上的民營企業投資項目由2004年的3個增加到13個,其中投資超億元項目達到5個,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民營經濟對經濟發展的貢獻逐年加大,2007年個體私營企業上繳稅金5.7億元,比2004年增長259倍。

  記者:民營經濟的發展既得益於好的政策,也與黨委、政府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是分不開的。請您介紹一下近年來地方黨委、政府在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郝會龍:黑河是一個經濟基礎薄弱、開發建設較晚的欠發達地區,市場主體發育慢、實力弱是制約發展的一個突出矛盾。幾年來,黑河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的一個戰略舉措,擺上了突出位置,並緊密結合實際,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不斷加強領導力量。適應民營經濟快發展大發展的需要,調整充實了市非國有經濟發展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專職副書記直接擔任組長,成員單位由過去的28個增加到34個,完善了領導小組及成員單位議事規則,建立了縣處級以上領導乾部包企責任制,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二是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大項目建設,班子成員每人至少負責一個項目,抽調專人組成工作班子,實行鏈式分工、一條龍服務。僅2007年全市納入非公有制經濟監測的新建續建大項目就有20個,總投資達16.8億元。在抓好大項目的同時,我們堅持放開搞活,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土地、資金、技術上對中小項目進行扶持,發育了一批專、精、新、特的中小企業。三是全力擴大招商引資。各級政府都制定出臺了招商引資獎勵政策,努力創造親商、容商、富商的氛圍。近三年共落實招商項目173個,引進到位資金152億元,引進項目的數量逐年擴大、質量不斷提昇。四是切實改善發展環境。2006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企業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在政策、環境、服務等方面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一系列優惠。近兩年全市連續開展了對審批項目和影響民營企業發展有關文件的清理工作,2007年又在全市范圍內實行了『入企報告制度』和『影響企業發展環境責任追究制度』使民營經濟的創業發展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五是努力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三年來全市累計向金融企業推薦信用企業185戶,與市擔保公司聯手籌集擔資金1.5億元,向39戶企業和1081位再就業人員發放擔保貸款14141萬元。積極開展了企業誠信建設,全市共有68戶企業獲得誠信單位稱號。

  記者:您對黑河今後一個時期民營經濟的發展有什麼設想?

  郝會龍:不久前,省委書記吉炳軒在黑河調研和考察時指出,要把心思集中到發展上來,努力在全社會營造改革創新、乾事創業,盡心盡力謀發展的良好氛圍,這些重要論述也為我們做好今後工作指明了方向。要進一步加大財稅政策扶持和金融服務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信用擔保體系,完善社會服務體系,抓住擴大總量、提高質量、培植大戶、改善環境四個關鍵環節,因勢利導實施重點突破,努力推動民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不斷提高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今後幾年,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和稅金年增長要達到20%以上。到2010年,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力爭達到40%以上。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