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3日訊 大大小小、深深淺淺的700餘個坑,把二環快速乾道變成了『慢道』———日前,記者開車沿哈爾濱市二環快速乾道行駛了一個來回共60多公裡路程發現,設計時速60至80公裡的二環快速乾道已經『遍體鱗傷』,一些路段路面狀況很差,在影響車輛通行速度的同時,給過往車輛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
哈爾濱市有關部門統計顯示,二環快速乾道日車流量約為30多萬臺次。
在二環快速乾道前進路段高架橋上,路面上有多處半米寬的深坑,橋面鋼筋已經裸露出來,車輛行駛行到該路段時只能向兩邊分流,單向三車道『變成』了兩車道。在公濱路高架橋和南直路立交橋上,路面破損嚴重,大坑套小坑,過往車輛只能減速慢行。在東江橋出口處,路面已經變成『搓板路』。三大動力路一家工商銀行門前和南直路太平公證處門前,分別有一處較深的凹陷。附近居民告訴記者,一些車輛經過此處時底盤被刮,有的車還被顛爆了胎。據記者實地不完全統計,整個二環快速乾道上,大小坑約有700多個。
據省道路設計院有關專家介紹,路橋建設是『三分建七分養』。道路建成後,決定路況優劣的是養護。只要下一場雨,就會出現一茬坑,若不及時修補,路面破損就會越來越嚴重。要想避免道路嚴重破損情況出現,就應對破損處及時跟蹤修補。一般情況下,瀝青路面的道路破損時先出現網裂破損,若不及時修補裂紋,破損就會越來越嚴重,隨後先出現小坑,再變成大坑,最後坑連坑。
據市城管行政執法局道橋辦介紹,二環快速乾道投資27.8億元,全長30多公裡,瀝青路面,2000年11月建成通車。按慣例,二環快速乾道現在正處於『青壯年』時期。二環路每年的修補通常是在路面大范圍破損發生幾個月後集中進行,因此路面破損日益嚴重。二環路上總是大小坑相連,根本原因就在於養護總是不到位。
據哈爾濱市貸款建設路橋收費管理所介紹,每年上億元的二環費收上來後,先要上繳財政,財政再按新時代公司上報的計劃撥付給新時代公司用於二環路維修養護。財務數據顯示,二環路每年正常維修資金在300萬至500萬元,向新時代公司撥付的二環路維修養護專項撥款已全部足額到位。
據業內人士講,『及時修』與『集中修』看起來差不多,實際上支出的成本差別很大。及時跟蹤修補花費的工時長,需要有一支常年設立的專門隊伍,其支出成本遠遠大於集中修補。
據市城管行政執法局道橋辦講,新時代公司何時修補二環路他們沒有監管權。今年以來,他們已接到一些關於二環路路面破損影響交通的投訴,但責任單位對路面破損是『及時修』還是『集中修』,沒有相關法規明確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