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黑龍江省博物館展出中國第一具完整猛?象化石
2008-06-04 11:33:49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任清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4日訊 在黑龍江省博物館古生物大廳裡,有一具身高3.33米、體長5.45米、門齒長2.05米的古代猛?象的化石骨架,這是國內發現的第一具完整猛?象化石骨架,如今,它也成了省博物館的一件鎮館之寶。據省博物館自然部楊秀娟研究員介紹,這具猛?象化石骨架出土於1973年3月,地點在當時的肇源縣三站鄉,松花江中游北岸。

  當時正值初春,土層還沒解凍,給挖掘工作帶來困難,整個挖掘工作進行了18天。經過整理,巨大的古象只缺失了一條右腿,保存如此完整非常罕見。這是我國發現的唯一完整的猛?象化石,填補了國內沒有完整猛?象骨架的空白,《人民日報》頭版給予報道。

  根據這頭古象的骨骼特征,也為紀念它的出土地———古松花江畔,專家們將其定名為『松花江猛?象』,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為其做了C14測定,距今21200±600年。

  據專家介紹,猛?象生活在歐、亞和北美洲的寒冷地區,它在地球上曾繁盛一時,到距今約1萬年前絕滅。一般的大象身上無毛,以利散熱,而猛?象身上卻披著長長的毛發。最先由前蘇聯西伯利亞北部凍土帶的韃靼族人發現,『猛?』即韃靼語『巨大』之意。肇源發現的這具臼齒已經磨蝕相當一部分,說明它至少活了60多歲,是一頭老象。

  關於這具猛?象的死因,眾說紛雲,根據它出土時的埋藏環境,專家推測,兩萬年前初冬的傍晚,當時古松花江剛剛結了一層薄冰,這頭古象吃了乾草後口渴,拖著沈重的步子,移動靈巧的長鼻,緩步來到松花江岸邊喝水,江邊結冰了,它向冰上走去,『?嚓』一聲,古象失足落水,它一陣哀嚎掙紮,最終葬身冰窟。經過江沙埋沒,皮肉爛了,而骨架卻完整地保存下來,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那雄偉、健壯的姿態。

  黑龍江省古生物資源相當豐富,其中肇源三站可以說是中國北方第四紀古生物化石的墓地。在距中國第一具猛?象化石出土地點不足100米范圍內又發現了一具完整披毛犀化石骨架,著名的中國第一具王氏水牛完整骨架也出土在它的附近。

  經精心修復和裝架,這具猛?象於1975年在省博物館正式展出,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還作為中國人民友好使者,到日本、加拿大等國展出。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