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4日訊 『開犁種土豆嘍——』小四輪過處,油黑肥沃的耕地被翻開了,林甸縣四合鄉東勝村農民崔敬仁把一枚枚割好的土豆栽子整齊地擺放進翻開的地壟溝裡。他點下種子,也種下了今年豐收的希望。
『去年種土豆的收入怎麼樣啊?』一提起這茬兒,崔敬仁喜悅之情就溢於言表。連聲說:『不錯!不錯!去年種了35畝土豆,種子是協會統一引進的「科新十四號」優質薯種,畝產超過了1.5噸,就種土豆這一項,我就收入了2萬多。』看眼前這一大片地,他用手一指,『這些都是種土豆的,據統計,今年全村面積能達到7500畝呢。今年我家的種植面積也比去年增加了。』
四合鄉東勝村瞄准了嵩天薯業在林甸建廠的契機,大力發展馬鈴薯種植,村乾部幾次跑龍頭企業,找企業的老總溝通。這雙贏的事兒,企業也高興,協議很快就達成了。企業可以和農民簽收購訂單,但有一個條件,必須保證馬鈴薯質量。
『這是給我們每家每戶增收的產業,我們絕不會搞砸,斷我們自己的財路』。村乾部們拍了胸脯。村裡成立馬鈴薯種植協會,會員發展到490多人,協會統一從訥河、依安等地購進優質種薯160多噸,解決了種子問題。種植技術不過關,協會就充分利用『科普之冬』的有利契機,聘請嵩天薯業的技術人員及市縣種薯專家來村裡為大家講課,統一了種植技術規程。協會與企業簽訂了收購訂單,確定了隨行就市的最低保護價,這下薯農們吃下了『定心丸』,種植積極性高漲。
協會會員高中純去年種植土豆40畝,收獲後按訂單全部被企業收購,接過3萬多元的厚厚一沓百元票子,高中純臉上樂開了花,連聲說:『真是沒想到。』去年全村300多戶種薯戶種植土豆7000畝,創收360多萬元,畝純效益超過了500元,小小土豆被東勝村農民種成了『金疙瘩』。有這麼好的增收項目,今年面積不擴大纔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