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4日訊 《黑龍江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全文如下:
最近,省委書記吉炳軒在大慶考察時強調,要大力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作為一名工作在油田的基層乾部,我認為,思想上知恩、生活上知足、工作上知責,把大慶精神融會到實際行動中,是一種對大慶精神的很好詮釋。
知恩。對黨的乾部來說,更重要的是要知黨和人民的養育之恩。知黨和人民之恩是一種覺悟,報黨和人民之恩是一種義務。對檢察乾警來說,恩來自於民,權要為民所用。工作中,要規范執法行為,帶著感情執法,依據法律辦案。縱觀一些先進典型的成長軌跡,如檢察系統的方工,如法院系統的宋魚水等,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她)們無不是始終銘記黨和人民的養育之恩,把知恩之情化作報恩之行,在本職崗位上積極進取,建功立業,並因此贏得了人民的擁戴。恩從心中來,行為要體現。手中的檢察權,不能當成特權,要用權報恩,用事體現報恩的行為,一點一滴報達黨的新理論帶來的新感受,一點一滴報達黨和人民對檢察乾警的關心,一點一滴回報人民群眾對我們公平與正義的信任。
知足。通常說的知足,主要是從生活待遇上講的,而在工作上、學習上,要永遠知不足。這裡所說的知足,是物質生活的知足,而在事業追求上、在為黨和人民的奉獻上、在高尚人格的追求上,應當永不滿足,應當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每個黨員乾部要在生活上求平,對黨和國家現實給予我們的精神和物質要滿足;工作上求進,要在本職工作中不滿足,把知足變為努力、刻苦、奮進的動力。
知責。黨和人民把權力交給我們,交的是信任,交的是責任。『官』只是為人民服務的崗位,『權』只是為人民服務的工具,有一份權力,就有一份責任和義務。作為領導乾部,應把責任看得重一些,有一種『魚兒離不開水』的歸宿感,真情對待基層,熱情服務群眾,努力造福百姓。
山西平遙古城縣衙大堂正門兩側有一副楹聯:『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這副楹聯道出了官與民的辯證關系,直到今天仍有其積極意義。在深入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的新形勢下,每名檢察乾警都要深入企業送法,與人民群眾心貼心,像胡錦濤總書記要求的那樣,到『最困難的地方去,到群眾意見最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開的地方去』,身體力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知恩、知足、知責,就要保持共產黨員本色不變,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不丟,發揮共產黨員先進性作用,拒腐防變永葆革命青春,每個黨員要擔負起新時期的重任,面對機遇和挑戰,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懮患意識、責任意識,尤其作為大慶油田培養起來的乾部,更要把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落實到行動中,為我省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系大慶市讓胡路區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