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5日訊 記者昨天從市治理停緩建項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被列入哈爾濱市一期改造的16個停緩建工程(俗稱『爛尾樓』)項目中,已有3個項目正式開工復建,這3個項目分別是『中關村金融區』、『安發—安化住宅』和『西騎兵街6號樓』,其他『爛尾樓』的復建工作也在積極推進之中。
據了解,哈爾濱市正在加快『爛尾樓』復建工作。昔日城市的瘡疤將在不久的將來華麗轉身,成為城市一道亮麗風景。
一期改造16處『爛尾樓』
據介紹,哈爾濱市共有『爛尾樓』項目20項,列入一期改造的有16項。目前,已有3個項目開工復建,11個項目進入工程審批階段。華風世貿、龍鳳大廈、皇家花園13號和太古不夜城K、L區四項工程目前正在履行司法程序,糧油批發市場和省旅游集團辦公樓兩個項目正在履行企業改制。
另外,阿什河街49號住宅樓、華錦廠房改造工程、開發區美霖家園、新陽路540號峰尚福成二期高層住宅、紅軍街國旅空地、紅霞街都市莊園和新陽路王朝海鮮西側住宅樓等『爛尾』項目尚在調查確認中。
『爛尾樓』最老19歲
『爛尾樓』佔據著城市的黃金地段、曾是城市規劃中的地標建築。如今,它們不僅給城市形象抹黑,還佔用著寶貴資源,也成了百姓議論的焦點。
據介紹,在20座『爛尾樓』當中,位於道外區大新街200號的『藝華大廈』是『最老』的一座,很多市民經過這裡都會不自覺地看上一眼這棟『爛』了19年的『歪樓』。而位於嵩山路與湘江路西北角的『華風世貿家園』在2003年開工後只建了兩年就停工了,該工程總佔地6萬多平方米,成了哈爾濱市『爛尾樓』中較大的一處。
『爛尾樓』涉及單位幾十家
為揭掉城市『瘡疤』,抓住迎接『大冬會』的契機,市政府下決心徹底解決『爛尾樓』問題,由市建委牽頭,成立了市治理停緩建項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全力推進『爛尾樓』整治工作。
然而,治理『爛尾樓』工作千頭萬緒,20個『爛尾樓』涉及建設單位、開發企業幾十個,更麻煩的是,有些『爛尾樓』存在復雜的債務糾紛,有的還在法院審理。面對如此棘手的爛攤子,『停緩建』辦公室到幾十家單位逐一走訪,對『爛尾樓』的背景、現狀、困難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了解,系統地進行梳理,針對不同情況研究解決辦法。市領導對整理『爛尾樓』工作高度重視,召開市長辦公會,出臺了《哈爾濱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停緩建工程復建工作的若乾意見》和《哈爾濱市治理停緩建項目工作實施方案》,為『爛尾樓』復建工作提供了保證。
建立『三一一代辦』制度
據市建委副主任、市治理停緩建項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清玉介紹,為治理『爛尾樓』這一頑疾,『停緩建』辦公室推出了『三一一代辦』制度,進一步加快『爛尾樓』復建工程的審批速度。
『三一一代辦』特快審批制度,就是在申請辦理復建審批手續時,所有停緩建工程均由市政府行政服務中心集中受理,遵循優先辦理、特事特辦、邊辦邊補的原則,由原窗口單位指定專人負責,一包到底。采取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受理、一次性批復制度,並由窗口單位指定的代辦人全程代行辦理。
與此同時,『停緩建』辦公室還推出了『一把手告知函』。因為『爛尾樓』復建要經過規劃、房產、消防等多個部門審批,『停緩建』辦公室將有關信息以『告知函』的形式通知各部門一把手,使審批程序更加順暢。
10涉法項目6項已轉讓
據介紹,通過前一階段的工作,大部分停緩建項目已進入工程審批階段,其中10個涉法項目,通過催辦協調法院判決裁定、拍賣或轉讓,已有6項成功轉讓給新的建設單位,各相關審批部門也在積極受理項目復建審批事宜。
據介紹,為徹底解決『爛尾樓』這一城市的頑疾,有關部門將加強督辦,推進復建工作,充分發揮督辦組的推動作用。工作中,采取項目包乾的辦法跟蹤問效,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推拖搪塞的進行批評;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用,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以取得社會的關注;並繼續協調解決司法糾紛,有計劃地協調法院積極開展工作,化解矛盾,盡快開工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