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5日訊 為確保被列為哈爾濱市一期改造的16個停緩建工程項目(俗稱『爛尾樓』)能盤活再生,不再成為城市負累和瘡疤,市治理停緩建項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探索出多條有效途徑,推出全新的項目審批模式,建立並實行『三一一代辦』特快審批制度。日前,中關村金融區、安發—安化住宅和西騎兵街6號樓等3個項目正式開工復建,其他『爛尾樓』的復建工作也在積極推進之中。
『三一一代辦』制度加快復建審批
據市建委副主任、市治理停緩建辦公室主任劉清玉介紹,治理『爛尾樓』必須打破常規,在制度上大膽創新,開闢『綠色通道』。為此,治理停緩建辦公室推出了『三一一代辦』制度,加快復建工程的審批速度。這一制度規定,所有停緩建工程均由市政府行政服務中心集中受理,遵循優先辦理、特事特辦、邊辦邊補的原則,由原窗口單位指定專人負責,一包到底。通過三個『一次性』(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受理、一次性批復)和『一代辦制度』(建設單位把審批所需材料送達窗口後,其餘工作全部由窗口單位指定的代辦人全程代行辦理),大大縮短了審批時限,為爛尾樓項目運作爭取時間。
『一把手告知函』使審批更順暢
市治理停緩建辦公室還推出了『一把手告知函』。『爛尾樓』復建要經過規劃、房產、消防等多個部門審批,『停緩建』辦公室將有關信息以『告知函』的形式通知各部門一把手,以最大限度地得到各部門的理解和支持,使審批程序更加順暢。
10個涉法項目中6個成功轉讓
據悉,經過市建委、市治理停緩建辦公室多方運作,安化—安發街住宅樓於4月開工,現已建至3層;中關村金融區於去年復建開工,由原8層建至13層;西騎兵街6號樓工程已開工,施工速度很快,由原來的2層建至9層。另外,大部分停緩建項目已進入工程審批階段,其中10個涉法項目,通過催辦協調法院判決裁定、拍賣或轉讓,已有6項成功轉讓給新的建設單位,各相關審批部門也在積極受理項目復建審批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