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集中心思求發展,圍繞重點求突破。5月15日起,東北網記者圍繞我省農業現代化建設、工業現代化建設、加快我省交通建設步伐等內容深入農村、廠礦、口岸等地進行深入采訪。從6月1日起,本網將陸續推出系列報道。
東北網6月5日訊 題:為植者謀利 為食者造福——五常成立有機水稻種植合作社
記者 顧碩
![]() |
有機水稻種植區 |
民樂鄉擁有耕地面積48,010畝,其中水田47,245畝,依托拉林河、?牛河等大水系以及肥沃的土質,獨特的栽培技術,多年的科技投入,使這裡的綠色水稻產業已成規模,被確定為省級綠色水稻生產基地。
增加水稻種植戶的收入 實現共同致富
近幾年來,為了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民樂朝鮮族鄉加大投入力度。雖然農業生產連年取得了大豐收,但全鄉農民純收入始終停留在4,800--5,000元之間。
經反復調查研究發現,農民增產但純收入不增加的原因是農民缺乏組織化生產、組織化經營的程度,抗擊市場風險能力低下。為了適應現代農業生產需要,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無疑是最佳途徑。就這樣,五常市豐粟有機水稻合作社成為了當之無愧的『領頭軍』。
『有機水稻種植合作社是順應現代農業需要的產物。』豐粟有機水稻合作社的負責人介紹說。
有機水稻種植合作社可以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形成規模化生產、品牌化經營、企業化管理,把服務滲透到從生產到流通的全過程,有效地促進生產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所謂興辦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能夠興一個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農民。
嚴把生產關合作社 實行五個統一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原有的種植結婚已不滿足農業生產的需求,而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發展生產力,推廣優良品種,改進耕作技術就成為當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有機水稻的種植,豐粟有機水稻合作社嚴格按照有機農業規則標准實行五個統一:即統一質量標准、統一栽培技術、統一操作規程、統一生產生資種子、統一收購加工及銷售。
2007年,合作社社員的有機水稻以每市斤1.42元被收購;同時,按合同規定在第二年春季合作社將拔出20%利潤按入社社員交售水稻的數量比例進行分紅。『農民看到了實惠,自然也就乾勁實足。』
加大扶持力度 促進合作社健康發展
近年來,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迅速,對於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2007年起,五常市加大了對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扶持力度,推出優惠政策,有效地促進了五常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快速、健康、有序的發展。
多年來,五常市始終按照『多予、少取、放活』指示精神,堅持服務到位不越位的原則,努力營造發展氛圍,通過政策引導、部門幫扶形成合力。
共謀發展 同創農業的新天地
自有機水稻種植合作社創建以來,始終堅持把農戶和利益放在第一位,合作社為社員制定了諸多的有利措施。
2007年在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合作社優先籌措資金,先期為農戶償還了150萬元的農業貸款。2008年簽訂了15,000畝的有機水稻種植合同,已經輻射到民樂鄉和安家鎮。預計明年,有機水稻和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並在土質好、水源優的鄉鎮建立分社,進而輻射五常市的所有水稻種植區域。
有機水稻種植合作社的發展,讓我們看到,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必將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要平臺,也必將對五常市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 |
合作社成員在種植區察看秧苗 |
來到『水稻王國之鄉』,看到豐粟有機水稻合作社的簡約辦公室,難以想象,這樣一家小小的合作社,卻把農民們帶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豐粟有機水稻合作社是我省第一家有機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組織。經過3年多的努力,已由2007年的104戶,土地6,500畝,發展到2008年的308戶,15,000畝,2007年農民純增收170萬元。實踐證明,豐粟有機水稻種植合作社,是當前乃至今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增加農民收入不可缺入的新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
『組織廣大社員進行有機水稻種植,為社員提供生產、營銷、技術等方面的服務,維護社員的合法權益,最大限度的增加社員的經濟收入』是合作社的宗旨,『為植者謀利,為食者造福』是合作社不變的信念。